唐代的張說,是一位才思敏捷、文筆鋒健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受人們的喜愛,被譽為叱咤風云的一代英豪。然而,他的仕途卻充滿了坎坷。他曾因得罪武則天的寵臣而被流放和貶謫,這種三起三落的遭遇使他的詩文中充滿了看破紅塵的滄桑感。
金錢,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名詞,在唐代的張說筆下變得生動而深刻。他的《錢本草》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以短短不足200字的筆墨,將「錢」這一物品的方方面面描繪得淋漓盡致。
他的散文《錢本草》是一篇短小精悍的作品,語言通俗易懂。全文如下:
「錢,味甘,大熱,有毒。偏能駐顏,采澤流潤,善療饑,解困厄之患立驗。
能利邦國,虧賢達,畏清廉。貪者服之,以均平為良;
如不均平,則冷熱相激,令人霍亂。
其藥采無時,采之非禮則傷神。此既流行,能召神靈,通鬼氣。
如積而不散,則有水火盜賊之災生;如散而不積,則有饑寒困厄之患至。
一積一散謂之道,不以為珍謂之德,取與合宜謂之義,無求非分謂之禮,博施濟眾謂之仁,出不失期謂之信,人不妨己謂之智。
以此七術精煉,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長壽。若服之非理,則弱志傷神,切須忌之。」
金錢,是苦辣酸甜的混合物,它既帶著甘甜,又裹著苦澀。在張說的筆下,金錢有著獨特的「味道」和「溫度」。它駐顏有術,能夠為人們帶來光彩照人的容顏和豐盈的物質生活。同時,它也能夠療治饑餓,解救困厄,為人們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
然而,金錢也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夠利邦國,卻也能夠虧賢達。張說警示我們,面對金錢,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它的表面所迷惑。貪得無厭的人服用金錢,只能獲得短暫的滿足,而無法承受金錢帶來的冷熱相激,最終導致人生的混亂。
金錢的采集是無時無刻的,但如果不以禮相待,那麼就會傷害到我們的精神世界。同時,如果將金錢積聚不放,則會導致水火盜賊之災;如果散而不積,則會有饑寒困厄之患。
因此,金錢的取與合宜,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義和禮。
金錢的七種功能:
一、道:用錢有度;
二、德:不把錢當寶貝;
三、義:付出與所得相應;
四、禮:不貪非分之財;
五、仁:樂善好施,有扶危濟困之心;
六、信:一諾千金,絕不違約;
七、智:不讓錢傷害自己。
張說的《錢本草》雖然篇幅短小,但卻將金錢的方方面面說得透徹明白。它如同一面鏡子,讓我們看清金錢的真實面貌。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我們更應該牢記張說的教誨,以理性的態度對待金錢,追求人生的真諦。
金錢的七種功能,如同一道七色彩虹,將我們的生活點綴得更加豐富多彩。道,即用錢有度,這是我們使用金錢的第一準則。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分錢,合理安排開支,不要讓金錢成為我們生活的負擔。德,不把錢當寶貝,這是我們對待金錢的一種態度。我們應該將金錢視為身外之物,不被它所迷惑,保持內心的清明和寧靜。義,付出與所得相應,這是我們獲取金錢的一種方式。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去獲取金錢,不貪圖不義之財。禮,不貪非分之財,這是我們對待金錢的一種禮儀。我們應該遵守道德規范,不取不義之財,不因貪婪而喪失人格和尊嚴。仁,樂善好施,有扶危濟困之心,這是我們使用金錢的一種方式。我們應該用金錢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信,一諾千金,絕不違約,這是我們使用金錢的一種信譽。我們應該遵守承諾,不違約不失信,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智,不讓錢傷害自己,這是我們使用金錢的一種智慧。我們應該學會合理規劃和管理自己的財務,不讓金錢成為我們生活的負擔和陷阱。
在張說的《錢本草》中,我們不僅看到了金錢的真實面貌,更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和智慧。他用自己的文字告訴我們,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我們可以通過合理使用金錢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讓我們牢記張說的教誨,以理性的態度對待金錢,追求人生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