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迭起,群雄爭先。
如此亂世,人人都不能幸免,對于百姓來說,這意味著民不聊生,對于諸侯而言,這又是一個天賜的機遇。
諸侯想要把握住這個機會,單靠自己還不行,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諸侯要取得位高權重的地位,身邊自然也需要一大批文臣和武將。
單單就數量而言,曹操手下的能人無疑是最多的。
五大謀臣、五子良將,隨便挑出來一個,都能讓諸侯抖上三抖。
不過如果要找出排名前六的武將的話,曹操能被憋到內傷,因為曹操麾下只有一個人上榜,還只是排名在第三的典韋。
反觀實力并不怎麼樣的劉備,他手下的武將則足足上了4位,而在這四人中,趙云的位置則又最靠前。
當然,趙云還不能當第一,畢竟有呂布在,這武力值第一的位置就無人能撼動。
正所謂: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但如果在武力、人品、后世的評價這些方面來做個綜合評定的話,趙云則是名副其實的三國第一人,呂布雖然武藝超群,但奈何人品太差,僅僅一個「三姓家奴」,就把呂布的壞名聲釘得死死的。
趙云,江湖人送外號常山趙子龍,一身虎膽,長坂坡七進七出,這能耐試問還有誰?
那麼趙云真的沒有敗過嗎?
當然不是,至少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就為巔峰時期的趙云準備了2次「失敗」,而這2次失敗還都是敗給了同一個人,此人便是江湖人送外號的盲夏侯,夏侯惇。
那麼問題就來了,夏侯惇為何能2次打敗巔峰的趙云,是他太厲害,還是趙云認了慫?
我們就結合《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一起來分析。
1.
夏侯惇的出身不低,其祖上是漢高祖劉邦的御用司機夏侯嬰,可以說夏侯惇完全是遺傳了祖輩的勇猛,在兩漢時代,夏侯家就如同一顆璀璨的星。
夏侯惇雖然是武將,但是對于學習這件事是真非常重視,尤其是很敬重自己的老師,在他14歲的時候,有人出言羞辱了他的老師,夏侯惇二話不說,就將此人送到了閻王爺那去報到。
只是不知道是因為當時也有未成年人保護法,還是時局太亂,夏侯惇殺了人,竟然沒有受到任何懲罰,而到後來,曹操起兵之后,夏侯惇便忠心耿耿,為曹操馬首是瞻。
夏侯惇對曹操很敬重,只要曹操指南,夏侯惇就不會往北走一步,後來曹操豎起曹魏的大旗之后,夏侯惇依然當的是漢朝的官,他就立即上書曹操,讓他封自己一個魏官。
曹操認為他和夏侯惇同為漢官是同僚,怎麼能再當魏官呢,但是夏侯惇不管,一再要求曹操給個魏官當當,曹操沒有辦法,就只能封他為魏前將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