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知杜忠在修筑水閘一事上看的是很清醒、透徹和長遠的。
因為筑起水閘,下游的住回族老百姓,沒有水源來灌溉田地,他們的生存就很難持續下去。而且已經有很多回人因為無法生存自盡了。
而回人的怒氣已經被挑起,時間久了,就可能引發一場大范圍的回變,讓更多無辜的回人、漢人卷入其中,失去生命。
當時全國其他地區,比如甘肅、新疆已經在發生慘烈的回變流血戰爭了。
這就是杜忠讓弟弟拆掉水閘的原因。他知道做只顧自己的利益,損害他人的利益之事不可能長久,最終會引起血的教訓。
他們的父親之前也懂得和回人和諧相處之道,并不禁止回人到湖上釣魚之類的,更不會切斷他們的飲用水源,因而與他們建立了友好的友誼。
杜忠和他的兒子杜祖仁完全聽不進這樣的道理。
因為他們已經在腦子里種下了「朱門」的自我中心主義的觀念種子。覺得湖產是自己的,想干什麼就可以干什麼。但他們不知道,湖本身是大自然的,人類社會將它歸之于某個人,也只是一個暫時的照顧者,但其根本屬性是大自然的,屬于造物主的。
杜祖仁在西方留過學,學習的是經濟學,滿腦子里裝的都是資本主義的利己致富思想。修筑水閘就是他想出來的。筑起水閘,讓水位上升,魚群不外流,自然增加了咸魚的收入,他頗自以為傲。
杜忠的女兒柔安很贊同父親的看法。
杜家還有一個人也不認同杜范林父子的行為,那就是春梅。
春梅從原來的丫鬟變為杜范林的「兒媳婦」后,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條。
這也是杜范林離不開她的原因。他的兒子杜祖仁和妻子春華早已搬出去在外面住。
她既要照顧杜范林、杜范林的正妻彩云,又要照顧自己的兩個孩子,還要管理家里的日常開銷。同時她對春華、柔安的關照也是非常到位。
她幾乎成為家里發號施令的靈魂人物了,家里的上上下下幾乎都被她的能干、周到、公正和體貼而折服了。傭人們都怕她又尊敬她。
但還有一個人例外,就是杜范林的妻子彩云,她總是對春梅萬般挑剔,但是春梅還是一如既往把家里處處都打理好,包括對她的照顧。
這讓她即使有不滿,也找不到理由,因為她實在不是她的對手。
年輕的春梅也很快贏得了柔安的信任,柔安會把自己的事情告訴她。但對于自己的叔叔嬸嬸,卻是說什麼都要小心翼翼。
一天,春梅因為三岔驛的事情來找柔安。她覺察出家里因為這件事在鬧矛盾,但她不知道究竟是什麼事。
聽柔安說了之后,春梅認為「剝奪鄰居的水源實在和我們的家風不合。」
柔安要去三岔驛周邊的廟里看望父親,春梅在她走之前,準備好了一些中藥讓柔安帶給他父親,叮囑她讓他父親回來住,他身體不好,家里有傭人可以照顧他。
她說杜家外面看著很好,其實已經在走下坡路。風水輪流轉,她希望家里和和順順的,這樣大家族才能長久下去。
她希望能靠她們女人的力量能化解他父親和杜范林兩個人的矛盾。
柔安被她的誠心感動了。
沒有想到,最關心杜家未來是這樣一個外來的女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