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年接案大約50部影片,她擔任電影字幕翻譯工作超過15年,翻譯類型五花八門、葷素不忌,從動畫片《冰雪奇緣》、喜劇片《醉後大丈夫》三部曲,到超級英雄片《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等都有。全台負責美商字幕的翻譯師,估計不超過10位,她如何在創作與翻譯間取得平衡,成為領域佼佼者?
文/張道宜 圖/廖祐瑲 由授權轉載
很少人看電影不看字幕,美國好萊塢大片更是如此。電影銀幕上的每一行字,不只讓閱聽人看懂台詞,還要巧妙跨越文化差異,融入角[色.情]緒。2018年,全台美國電影總計248部,占比不過28%,票房卻超過80億美元,比例超過74%;但負責美商字幕的翻譯師,全台卻不超過10位。如果單就產值來看,說他們是全台灣最具「含金量」的譯者之一,並不為過。
「不要溫順地步入那良夜,白晝將盡;白晝將盡,就算年老也要燃燒咆嘯;怒吼,怒吼抗拒天光沒滅,」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裡米高‧肯恩(Michael Caine)沈吟的詩,吐露日暮途窮、孤注一擲又夾帶著因自私而生的罪惡感,精彩地貫穿全劇。
而這短短一句台詞,電影譯者必須使出畢生功力,才能呈現裡頭的情緒與寓意。
這三句威爾斯詩人湯瑪斯(Dylan Thomas)最著名的詩作,正是陳家倩在翻譯《星際效應》時最頭痛的部分,難度更甚于片中難倒男女主角的天文或相對論。
「我以前修過英美文學,如果沒有翻好會被罵死。看了好幾次,不想搞砸自己的招牌,」專業電影字幕譯者,同時還是台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的陳家倩笑說,這是她印象最深刻的翻譯經驗之一。
這確實是陳家倩擔任電影字幕翻譯工作15年來的特例──畢竟,平常可沒「看好幾次」的餘裕。她解釋自己的作業流程,下載影片或是線上看片,抓住角色個性,設定翻譯語氣。根據腳本翻譯、潤稿,再看一次電影對照,不只是潤飾文字,為了讓字幕配上電影節奏與人物說話語速,更要修正斷句的方法。
「以前節奏更快。一開始是35公分的影片,一部片大概6卷膠卷。一落地,片商邊從機場把片子載過來,一邊call譯者去試片室看片,」陳家倩透露,甚至有譯者在美國休假時,為了臨時翻譯重要急件,被片商用飛機載到美國當地辦公室直接上工,翻完再繼續休假。
這就是字幕翻譯行業奇特之處。就博偉(迪士尼、漫威與盧卡斯影業)、華納、索尼與UIP(派拉蒙與環球影業合資)4大美系片商而言,陳家倩估計,台灣的字幕翻譯師不超過10位。不是因為人才斷層,或是台灣人英文不好,而是在字幕翻譯這一行,不只英文要好,更重要的是「信任」:翻譯速度、文字品質、能不能接受臨時趕件等,都是考量要素。一位值得信任的譯者,片商就算再急也願意等,或是搶著預約時間。
除了信任之外,近年大行其道的「系列」或是「宇宙」電影也是推手之一,為求風格一致與翻譯效率,甚至有片商會買斷譯者的時間,成為片商的專屬翻譯師。
「就算我成立翻譯公司,找來很多譯者,反而可能影響接案機會。因為這一行是『認人』的,跟他們(片商)合作十幾年,知道我們的風格。如果換了一個人翻,片商感覺得出來,」這是這個商機極大的產業,始終維持「單兵作戰」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