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影子的人》中有一句話說:「你不能干涉別人的人生,就算是為了對方好」。
八卦和湊熱鬧是很多現代人的通病,為了滿足那一點點的好奇心和自己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他們忽視掉自己的能力,而肆意的插手別人的事情。
這樣的所作所為大多數時候是不會得到感激的,反而會被埋怨,會引火燒身。
這也就是為什麼愛管閑事的人,嘴邊常掛的一句話是「好心沒好報」。
生活中,閑事是在所難免的存在,而聰明的人,會在閑事上保持「中庸」的態度。
俗話說:「各人打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年輕時,聽這句話難免會覺得有些自私,但人到中年,浮沉半生之后才明白,做好自己的事,不去干涉別人的生活,才是難得的善良。
01
做人有尺,貴在有度
凡事有度,過了度,就是好心做壞事。
人和人之間,哪怕再親密也要有屬于自己的獨立生活空間,越過了這個界限就會引起別人的反感,而你自己也很容易引禍上身。
不管別人的閑事,絕不是自私,而是一種分寸感,是對自己和別人之間關系的最好保護。
在其位謀其政,這是屬于你的本分,但如果你將多余的精力發泄在了屬于別人的本職工作中,那就叫做了「分外事」,這樣的行為不但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可,反而會將事情弄得一團糟。
在《人人想做他人》一書中,有一些非常形象的例子:
「這個社會中,總有一些人他們希望‘盡可能地用所有辦法對所有人做出所有有益的事’
所以,辦事認真的女傭不滿足于只做讓她做的事,她有著過剩的精力,于是她想成為整個家庭的改革者。
她來到主人的書桌前,對書桌進行一次徹底的改革。她按照自己對于整潔的認識把那些文件書信收拾一番。
可憐的先生回到家里,發現自己熟悉親切的一大堆亂東西,雖整齊卻讓人討厭。
某家公共汽車公司的一本正經的服務員,并不滿足于廉價舒適地運載乘客這一簡單的職責。他還想在某個道德文化機構里擔任一名講師。
當被運載的乘客拉著車上的吊環搖來晃去時,這個服務員卻讀著一篇材料,敦促對方要有善心,而不要推來推去。
可憐的人思考著他關于至善的勸告,卻在車廂中無處下腳.
.....」
雖然文中的內容有些夸大,但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太多人妄想著將自己認為對的觀念強行灌輸給別人。
他們覺得自己是在做善事,是在幫助別人向善,但卻沒有考慮過,別人身處的環境,經歷的事情到底適不適合。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