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部由奧巴馬夫婦投資出品的紀錄片——《美國工廠》在全球上映。
該片以08年美國金融危機為背景,講述了一家中國企業接手倒閉的美國工廠,并聘用上千名藍領工人的商業故事。
影片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并將全球目光引向了這家中國企業以及它背后的主人——曹德旺。
曹德旺是誰?
他是世界第一大汽車玻璃供應商的掌門人,首位榮獲「安永企業家大獎」的華人;
他是舉世矚目的慈善家,累計捐款高達百億,被稱為「中國首善」;
他還是一名民族主義者,始終堅持:「我是中國人,我事業的重心一定在中國。」
那曹德旺又是什麼來頭呢?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他家境貧寒,早早輟學,放過牛、賣過煙、倒騰過山貨、去工地干過苦力……
人生之初,他手中的籌碼并不多,但卻最終打贏了命運這場翻身仗。
人們驚訝于他的成就,但更好奇于他的逆襲。
為了給世人解惑,曹德旺在68歲這年,寫了本自傳——《心若菩提》。
看完這本書,你終會明白:
決定一個人貧富的,與其說是命運,不如說是他的思維方式。
心若菩提,會思考有智慧的人,運氣一定不會差。
拐彎思維
在書里,曹德旺從他的童年講起。
小時候,他外號小印度,皮膚黝黑,個頭矮小,直到9歲才上小學。
當時家里八口人,父親常年在外,母親只能帶著六個孩子守著幾畝薄田度日。
曹德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活,結果一上課就打瞌睡,時常惹得老師跳腳。
五年后,14歲的曹德旺被學校勸退,徹底成了無業游民。
但他腦子活,拒絕隨波逐流,而是央求父親帶他賣煙絲。
經過幾年歷練,小小年紀的曹德旺有了一套自己的生意經:想賺錢,得靈活。
和村民一起種白木耳時,大家都在層層壓價中哀嘆「谷賤傷農」,而曹德旺卻打聽到省外的收購價是福建老家的兩倍。
于是他干脆不種了,拿出所有積蓄低價收購本地木耳,駝到江西去賣。
一趟下來,收入兩三千,那可是在上世紀70年代,大部分工人月薪才四五十的時候。
沒背景沒學歷的曹德旺,就這樣靠賣木耳,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聽過這麼一句話:
水想直至大海,需要巧妙地避開所有障礙,不斷拐彎才行。
人生似河,彎彎繞繞,誰都會有流至困境,無路可走的時候。
但別氣餒,你看曹德旺,輟學后他沒有聽天由命,而是另辟蹊徑去經商;做買賣時,他沒有固守陳規,而是絞盡腦汁找出路。
曲成萬物而不遺,路不通就拐彎,人生自然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利他思維
曹德旺的木耳生意越做越大,卻不想因為誤會,幾百斤木耳被政府沒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