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容易,難免要爬坡過坎。
認真想想,辦法總比困難多,只是有的人能力不足,辦法太少。
有人認為:「本事夠了,就是門;本事不夠,就是檻。」
還有人說:「跨過去就是門,跨不過就是檻。」
以上說的,就是門檻定律。
一個人真正的強大,是過了很多檻,始終有門。
01
讀書多了,門檻就低了。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蘇軾的這句詩,讓多少人,感悟到了讀書的好處。
可是真正能持續讀書的人,卻不太多。尤其是走進社會之后,人人一部手機,低頭刷一刷視訊,就消耗了一整天的時間。
當人生遇到了困難,才知道:「讀書不苦,不讀書才苦。」
蘇軾的祖父蘇序,留下家訓:「吾欲子孫讀書,不愿富。」
蘇軾的父親蘇洵,把蘇序的話,當成耳邊風,少年時,不愛讀書。他結婚之后,妻子對他直搖頭,表示失望。
蘇洵二十七歲時,忽然醒悟,對妻子說:「我去讀書了,家里沒有人管,怎麼辦?」
妻子說:「我一直等你這句話,只是我不想讓別人認為,是我強求你讀書的。」
從此,歷史上多了一件樂事:「年二十七,始發奮讀書。」
順理成章,虎父無犬子。
蘇軾,蘇轍,都比父親更厲害,考中了進士,入朝為官,還留下了無數的墨寶和功德。
雖然蘇軾、蘇轍都被貶過,但是人生終究安好。
當今社會,你若是不讀書,沒有靠譜的文憑和技能,那麼你到社會上,就會發現,很多工作,你連基本條件都不夠,只能望洋興嘆。
比方說,你要考公務員,起碼要讀大學才行;你要去工廠做管理員,應該學過企業管理之類的專業。
就是回老家種地,看不懂農資的說明書,也著實是一種遺憾,難免要錯過農時。尤其是養殖專業戶,不讀書,就是兩眼一抹黑,稍微遇到一點挫折,就一敗涂地了。
書到用時方恨少。不要等遇到門檻了,才去讀書,要隨時讀書,隨時有跨過門檻的把握。
02
圈子大了,門檻就高了。
有人說:「老虎和獅子獨行,螞蟻喜歡群居。」也有人說:「人抬人,水漲船高。」
對于合群、不合群,有很多的論述。而你常常會因此犯迷糊。
當一個人變強的時候,就有了價值,因此來投奔的人,越來越多。這就是合群的基本征兆。也說明了,合群是因為價值交換的需要。
現實卻告訴我們,圈子太大了,是非就多了,反而變成了阻礙人生的門檻。
唐太宗時期,有一個功臣叫張亮,官職到了刑部尚書。
官大了,親戚朋友也就多了。很多年輕人,認他做干爹。左一句干爹,右一句干爹好,讓人陶醉。
有人算了算,他認了五百多個干兒子,圈子也真夠大的。
時間長了,有的干兒子就變得非常囂張,認為自己可以隨時被干爹罩著。
所有干兒子做的壞事,都記錄到張亮的頭上,日積月累,就鑄成了大錯。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