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能克剛,弱能勝強...
第一次會面。
歷史上孔子第一次會見老子時,老子還在周王朝藏書室中做史官。
這次會面孔子除學到了很多禮制制度外,對孔子感悟最深的應該是老子的這段話,這也正是「上善若水」的精髓。
兩人離別時,老子指著黃河說道:「你為何不能學習水的德行呢?」
孔子不解,問道:「水的德行又是怎樣的?」
老子回答說:
「善行的最高境界就像水一樣,滋潤萬物而不爭名逐利,處于天下眾生所厭惡的地方,反而更接近于道,這是謙虛的德行。
江河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它善于處在下游的位置上,成為百谷之王。
天地之間,最柔弱的東西莫過于水,但是它卻能穿透最堅硬的事物,水滴石穿。
可見,柔能克剛,弱能勝強。
不見具體形狀的東西,可以進入到沒有縫隙的東西中去。
由此可知,無言的教化和無為的益處更甚于有為。」
孔子恍然大悟,說:
「先生的話使我茅塞頓幵。天下之人都高高在上,只有水處在下方。
天下之人都喜歡安逸,只有水處于艱險;天下之人都喜歡潔凈,只有水處在污穢之中。
水趨向的處境都是天下人厭惡的,所以沒有人能與之相爭,這就是最高境界的善。」
老子接著說:
「當你不與天下人相爭時,天下將沒有人能與你相爭,這就是效仿水德行事。
水最接近于道,道無處不在,水無所不利。水避高趨下,從不回流,善于利用地勢的起伏。
你看那深潭中的一汪碧水,表面淸澈而平靜,卻是那樣的深不可測。
水也會有流失,但卻從不會枯竭。
默默無聞的滋潤萬物,卻不求回報,這就是水至善至仁的品格。
它遇到圓形障礙就繞其而行,遇到方形障礙就折回而走,遇到堵塞就暫時停止,一旦出現決口就浩蕩奔流,這就是水的信譽。
它能洗滌骯臟污穢,能使崎嶇的地勢趨于平緩,這就是水的能力。
它用浮力載物,用清面照人,用堅毅的恒心克服障礙,這就是水的長處。
它日夜而人、賢人和聰明的人都善于選擇時機,能隨機應變、順天應時,就像皓皓明月,靜觀世事滄桑。
你現在冋去,應該戒驕戒躁。
要不然,你人還沒到,名聲就已經傳來,身體還未動,聲勢已經先行,張張揚揚,就像老虎走在大街上。
這樣,誰還敢用你呢?」
孔子聽后恍然大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