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文《日本戰國「三大奇襲戰」之一的河越之戰究竟是怎樣的戰爭?》和《日本戰國「三大奇襲戰」之一的嚴島之戰究竟是怎樣的戰爭?》中,本鬼簡單介紹了「日本戰國三大奇襲戰」的河越之戰和嚴島之戰。本文則要講講「日本戰國三大奇襲戰」中知名度最高的——桶狹間之戰。
首先要說明的是,由于各種原因,后世對于桶狹間之戰的具體過程存在多個說法。本文接下來的內容以可信度較高的《信長公記》為基礎,可能會有一些與傳統說法不符的內容。戰國中前期,勝幡織田家的家督織田信秀「下克上」成為尾張國的老大,隨后向尾張國之外擴張。
于是織田信秀與東海道實力最強的戰國大名、雄踞駿府和遠江兩國的今川義元圍繞三河國展開爭奪,雙方之間爆發了多次戰爭。
然而織田信秀在與今川義元的較量中逐漸落于下風,三河國也被今川家完全占領。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織田信秀在霸業未成的遺憾中病逝。
織田信秀死后,織田信長將精力集中于統一尾張。今川義元趁機將勢力擴張進尾張國,尾張要地鳴海城和大高城都被今川家控制。永祿二年(1559年),統一尾張國的織田信長開始進攻鳴海城和大高城,修建了丸根、鷲津、丹下、善照寺、中島等多座砦以圍困這兩座城堡。
永祿三年(1560年),今川義元組建了多達兩萬五千人(《信長公記》的記載為四萬五千人)的大軍(日本戰國標準),大舉進攻尾張。后世有些人覺得兩萬五千人的軍隊打織田信長是「大材小用」,推測今川義元是想直接殺進京都當日本霸主,但尚無可靠史料證明這點。
無論今川義元是否真的要上洛,織田信長都是今川大軍的進攻目標。而織田信長當時能夠動用的兵力只有四千余人,形勢對他極為不利。五月十九,今川軍的先鋒松平元康(德川家康)和朝比奈泰朝分別進攻織田家的丸根砦和鷲津砦,今川義元的本隊也進入尾張國境內。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