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在攻陷北京城之后,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身亡,存在了277年的大明王朝從此滅亡。但是進城后的李自成,卻放任他的部下大肆掠奪和敲詐京城官民,而且李自成手下的大將劉宗敏竟然還霸占了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這使得本來已經歸順的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立刻反叛。如此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李自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他親自率領大軍趕往山海關,鎮壓吳三桂的叛亂。而此時,山海關外的清軍主力也已經星夜兼程地向山海關撲來,小小的山海關一時之間匯集了當時全中國最為強大的三支軍隊,他們之間的一場大戰已經在所難免。但是,這又是一場奇怪的戰爭,參戰的三方都彼此為敵,這場戰爭是明亡清興歷史上的最后一場傳奇之戰。
山海關大戰之前,在山海關地區主要有三股勢力。第一股,就是吳三桂的關寧軍,關,山海關,寧,寧遠,吳三桂的關寧軍大約有5萬軍隊,但是吳三桂這5萬軍隊是關寧鐵騎,英勇善戰,因為他繼承了孫承宗、袁崇煥、祖大壽這麼個系統下來了。
第二股勢力,李自成的農民軍。李自成率著軍隊從北京出發,主要對象就是山海關的吳三桂,要麼你投降,要麼我就消滅你。李自成帶了10萬人。李自成這個時候已經把北京攻占了,他自己親自在武英殿辦公了,占了北京,就意味著明王朝的覆滅。這個時候的李自成應當說士氣高昂,山海關以里的都是李自成的天下。所以李自成抱著是志在必得,攻則必克這麼一個信念,統帥軍隊往山海關進發。
這個時候,還有第三股勢力。多爾袞統帥八旗軍,從沈陽出發,沿著遼西走廊向山海關進發,本來多爾袞出兵之前,大學士范文程跟多爾袞建議:在這個時候,如果清軍進入中原,逐鹿中原,那麼天下可能就是清的了。
多爾袞接受了范文程的建議,奏請順治皇帝批準,這當然是個形式了,統帥大軍出發。多爾袞本來的意思他是繞過寧遠,繞過山海關,從長城的隘口來進來,然后和李自成爭奪北京。我在《中原悲歌》講過,皇太極時期,皇太極的軍隊五入中原都沒有從山海關走,都是從長城其它隘口進來的,多爾袞本來想這一次也是從其它隘口進來,不是同吳三桂爭天下,是同李自成爭天下。
當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到了山海關,勸吳三桂降,不降,把他的使臣頭砍下來祭旗,另一個使臣耳朵割下來放回去,就是表明一個決心,就是吳三桂堅決同李自成決裂。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