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幫忙帶孫子時,糊涂老人逢人就說的4句話,聰明老人守口如瓶
2023/10/02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多言惹禍,沉默是金」,類似的道理,誰都知道,但是很多老人,習慣性嘮叨,難以做到。

現實生活中,很多老人,回到城里,幫忙帶孫子,或者把孫子帶到老家。

家里多了一個孩子,氣氛就熱鬧了,生活的話題也多了。如果老人管不好自己的嘴,不僅會惹麻煩,還會制造家庭內耗。

關于帶孫子的幾句話,聰明老人守口如瓶,糊涂老人逢人就說。

01第一,表達「身不由己」的話,怨氣很重。

很多老人,在中年的時候,信誓旦旦地說「我不會帶孫子,我養老靠自己」。可是到了一定的年紀,發現養老還得靠子女,因此不得不幫忙帶孫子。

也有一些兒媳,要求公公婆婆帶孫子,否則就給臉色,或者直接說「不帶孫,我不會管你們養老」之類的話。

老人帶孫子,很多人是「有苦難言」的,處于「心不甘情不愿」的狀況。

一開口就說「我也是沒辦法,否則不會來帶孫;人老了,只能服從子女安排」,把內心的不愉快,一股腦地告訴周圍的人。

古人說:「一嘆窮三年。」

抱怨越多,人心越窮,幸福的生活,就蕩然無存了。

聰明的老人,懂得「順其自然」的道理,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做不同的事情,可以隨時做出調整,而不是固執己見。

「既來之,則安之」,讓內心平和了,帶孫的態度就積極了,生活會多一些陽光。

02第二,吐槽「婆媳矛盾」的話,惡化關系。

我的老鄰居張大媽,長期生活在農村,非常節儉。

她到城里幫忙帶孫,很快就和小區里的老人混熟了,還把別人家的舊衣服拿過來,給孫子穿。

兒媳見狀,非常討厭。認為孩子穿舊衣服,會引發自卑心理。

張大媽很委屈,把婆媳之間的爭執,告訴了小區里的老人。

一傳十,十傳百。張大媽的話,回到了兒媳的耳朵里。

還有老人指指點點:「這個兒媳,太刁難了,太奢侈了......」

張大媽對外人說的話,導致婆媳關系進一步惡化,似乎是水火不容了。

其實,兒媳、婆婆,說的話都有道理,只是觀念不一樣而已。需要內部溝通,而不是對外吐槽。

兩代人之間,存在代溝,但是老人應該遵照晚輩的生活習慣,而不是固執「老一輩的做法」。

尤其是對兒媳的一些看法,不要到處去說,人言可畏啊。

03第三,貶低「孫子成長」的話,很傷自尊。

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很小的時候,很調皮,還喜歡擊劍。父母給他取名「犬子」,類似于「大毛、二毛」等,其初衷是,名字顯得卑微,便于養活,遠離鬼魅。

司馬相如長大之后,很羨慕春秋名人藺相如,于是自己改名為「司馬相如」。

很多家庭,紛紛仿效,把自家的孩子,稱為「犬子」。

現如今,家家戶戶的孩子,都很好養活。畢竟,生活條件好了,醫學也發達了。

可是很多老人,卻習慣性把孫子當成「犬子」,或者說一些貶低孫子的話。

比方說,老人一開口就說:「這個孫子很不懂事,在家里亂翻東西;讀書很糟糕......」哪怕孫子學習成績不錯,老人也會說:「現在成績好,不代表以后有出息。

看似謙虛的話,只要是孫子在一旁聽到了,就會很傷自尊。畢竟,孫子是希望得到表揚和鼓勵的。

貶低了孫子,難免孫子要到兒媳面前告狀,或者孫子會表達委屈。接著,家里人就不好相處了。

04第四,閑聊「兒媳兒子」的矛盾,揭露家丑。

有的老人,一開口就說「昨天,兒子和兒媳吵架,為了某件事」。外人聽了,會給出一些建議,但是外人還會把「話」傳出去,并且導致多個版本,真假難辨。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兒子和兒媳的小家庭,不可能沒有任何矛盾,作為父母,應該學會旁觀,而不是像嘉賓一樣,反反復復點評。請外人來點評,那就更不可取了。

要相信,所有的矛盾,都是「解鈴還須系鈴人」,小兩口自己會處理的。

另外,兒子兒媳和孫子之間的矛盾,也不要揭露。畢竟,他們之間的磕磕碰碰,多為教育的過程,不可能很惡劣。

05什麼是聰明?什麼是糊涂?引用鄭板橋的一段經歷,就明白了。

有一天,鄭板橋去山東萊州的云峰山,晚上在一間茅屋里借宿。

茅屋的主人自稱糊涂老人,還拿出筆墨紙硯,請他題幾個字。

鄭板橋信手寫下「難得糊涂」四個字,落款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

一張偌大的白紙上,還有很多空白地方,鄭板橋就謙虛地說:「您也寫幾個字吧。」

老人寫完字之后,落款:「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原來,老人是禪師恒徹上人,看到落款,鄭板橋非常欽佩,幸好自己沒有夸夸其談,鬧出笑話。

以此可見,人活著,要內心通透,對外人卻表現出「糊涂」。千萬不要內外不分,把外人當成寶,把家人當成草;不必「真糊涂、老糊涂」。

帶孫子的老人,和周圍的人聊天的時候,應該這樣做。

其一,任何時候,給兒媳、兒子、孫子點贊,展示出一家人很和睦,都在積極向上的姿態。

其二,家人之間有任何事情,都應該在家庭內部溝通,并且老人要學會讓步。畢竟,子孫的日子,終究要他們去把握,老人不得不放手。

其三,和外人,聊一些「不著邊際」的話題,一笑而過。比方說,天氣如何,城市如何,人生經歷、時代變遷如何。

其四,聽到別人家關于帶孫子的困惑,不要「好人為師」,也不要到處傳播。

古人言:「言行在于美,而不在于多。」

既然多言是禍,那就把話放在肚子里,自己承受。

人這一生,都要揣著明白裝糊涂。

工廠老技工被逼辭職,臨走給老闆一大禮,5個鐵箱讓老闆抬不起頭
2023/12/31
工廠年底招工40元每小時,聯系一周沒招到人,老闆苦惱得直搖頭
2023/12/31
6個可以改命的逆天習慣
2023/12/30
女同事天天蹭車,連續一個月不給油錢,還在背后說已婚的我要出軌
2023/12/30
讓你保持開心的20個好習慣
2023/12/30
讓自己越來越有錢的6個生活習慣
2023/12/30
趕走霉運,15個小方法給你
2023/12/30
領導辭職前一晚,找我借了30萬,借錢給他后我反而成了「小人」
2023/12/30
讓你氣場強大的20個好習慣
2023/12/30
新領導進群不說話被踢出群,大罵哪個不長眼,隔天就被老闆教訓了
2023/12/29
曹操手下被低估的五大猛將,每一個都不輸五虎上將,他們是誰?
2023/12/29
沒人敢欺負你的19個小妙招
2023/12/29
人民日報那些極致治愈的句子
2023/12/29
人民日報每日文摘|慢生活
2023/12/29
15年老員工被公司辭退,臨走前「摸」了下機器,老闆直接損失90萬
2023/12/29
5個低級邏輯,不遠離你就廢了
2023/12/28
同事加班吃宵夜找我借200元,凌晨1點給我轉賬,看到消息我傻了眼
2023/12/28
公司聚餐AA制我墊錢,120元女同事不肯給,找她要錢她說我窮瘋了
2023/12/28
兩次追殺關羽,兩次擊敗趙云,呂布見了也得認慫,這是誰的部將?
2023/12/28
女同事簽下800萬大合同,老闆發微信「鼓勵」,隔天她直接辭職了
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