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曾說:「欲成大事,天意居半,人謀居半。」
人生于天地間,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自身的謀略和天意的扶持。
懂得「吾日三省而吾身」的人,不斷反思和成長,福氣和好運接踵而至。
遇事怨天尤人,自暴自棄之人,只會一味埋怨上天的不公。
其實,上天一直很公平,關鍵在于自身能否把握住機遇,乘勢而上。
出現以下這三種情況,說明好運正在到來!
遭遇絕境,是轉機
著名詩人白居易在《太行路》中講:
「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漫漫人生路,危機與磨難時常出現,此時,放平心態,砥礪前行,方可化險為夷,絕境重生。
心學創始人王陽明,在弘治十二年,邁入仕途,正準備大展宏圖時,卻不曾想到危機正在逐步逼近......
復雜的政治斗爭,讓他被打入天牢,遭到重責,之后更是被貶窮苦之地貴州修文縣龍場驛站。
龍場環境復雜,常年的瘴氣讓很多人喪命,許多人聽到此地便聞風喪膽。
王陽明卻反其道而行之,開荒種地,還創辦了學院,教導當地人。
日復一日的艱難環境,磨練了王陽明極其強大的心智,終有一日,他大徹大悟,頓悟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
圣賢之道在于自我的內心,無需向外尋求,這也正是歷史上著名「龍場悟道。」
絕境,是生活的必修課,更是人生的修道場,當你勇敢邁過這一切,便會柳暗花明!
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當你經歷過最苦的磨練,熬過最深的絕境,便能創造出最燦爛的奇跡。
水到絕境是風景,人到絕境是重生。
能承受多大的痛苦,便能配得上多大成就。
遭遇痛苦,是成長
在國外一個農場,農場主為了拴住牛,便在一棵樹上箍了一個鐵圈。
時間長了,鐵圈逐漸嵌入了樹里面,留下了深深的傷痕。
一次,周圍的很多樹因真菌病毒陸續死亡,唯獨這棵樹生機勃勃,經過調查發現,正是之前帶來傷痕的鐵圈拯救了它。
鐵圈里面的鐵粉對真菌形成了免疫,成為了最佳的保護傘。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如同這棵受傷的樹,總會遇到一些傷害和痛苦。
但這些痛苦在某一時刻會變幻成你成長的養料,讓生命變得蓬勃向上。
正如書中所說:
「生活會讓你遍體鱗傷,但受傷的地方會成為你最強壯之處。」
縱觀詩人蘇軾的一生,可謂是命途多舛,烏台詩案幾乎慘丟性命,數次被貶流放,絲毫沒有消磨他對生命的熱情,反而在逆境中越挫越勇。
痛苦與困境磨練了他樂觀豁達的品行,更是激發了無限的創作源泉,佳作頻出,至今源遠流長。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