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原校長王恩哥說:
「人生最應該去兩個地方,一是圖書館,一是運動場。」
讀書可以滋養生命,武裝腦袋,提升認知,從而打開生命的格局,成全自己。運動可以強身健體,釋放情緒,重塑心靈,讓身心達到最好的狀態。
復旦女教授于娟《此生未完成》說:
「讀書,要讀的是別人的思想,花鳥魚蟲是天然趣,仁孝廉禮是忠義魂,此間要參透的,是高尚悲憫的人性,矜貴持重的品行,洞明豁達的修養,鍥而不舍的理想和追求。」
經常讀書的人,能最大限度汲取別人的智慧和成果,并沉淀為自己的思維方式。所謂思路決定出路,思路打開了,人生的局面也打開了。
《三國演義》中,荊州大公子劉琦因為深陷政治斗爭的漩渦,危機四伏,險象環生,非常害怕。他向諸葛亮求助,諸葛亮點撥他:「你不知道春秋時期申生,重耳的事情嗎?」
看著劉琦滿臉疑惑,諸葛亮說:「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公子可以請兵出鎮江夏,既能遠離紛爭,又能掌握兵權。
」
諸葛亮提到的申生,重耳,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兩位王子。面對政治斗爭,申生堅持就在朝廷之內,最后被殺害。重耳逃出京城,最后等得機會,掌握政權。
諸葛亮通過這個典故,為困境中的劉琦找到了破局之道。
讀書的好處很多,但最大的好處,是點亮智慧,打開思路,找到破局的鑰匙。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說:「運動可以重塑身心,是全方位的美好。」
經常運動的人,體內的生態系統猶如一汪清泉,沁人心脾,生機無限。而久坐不動的人,體內生態系統就像一潭死水,臭不可聞,毫無生機。
運動,不僅可以提高免疫力,抵抗各種病毒和細菌的入侵,更可以讓身心保持在最好的狀態,讓自己的整個生命系統達到峰值。
施一公經常去跑步鍛煉,在日復一日酣暢淋漓的跑步中,他虛弱的體質一去不返,煩悶的心情一掃而空,感到自己的生命不斷走向強大。
有一句話說:跑三公里專治各種不爽,跑五公里專治各種內傷,跑完十公里,內心滿是坦蕩與善良。
施一公參加過很多次的馬拉松長跑,并斬獲很多大獎。運動的愛好,讓他長年都是年輕的狀態,走到哪里都是英氣勃發,活力四射,神采奕奕。
體質不好的人,運動可以讓你健康。
情緒煩悶的人,運動可以讓你釋懷。
大腦遲鈍的人,運動可以讓你靈光。
生活無趣的人,運動可以讓你開朗。
處于低谷的人,運動可以讓你自強。
總之,運動可以逆轉人生。堅持運動的人,會不斷走向強大,走向成功,走向幸福。
強大的人,才配擁有美好的人生。
讀書和運動,是我們走向強大的最好的路徑。
讀書,強大頭腦。擁有一顆好腦袋,就能克服障礙,成就自己。
運動,強大身體。擁有一個好身體,就能百毒不侵,健康快樂。
一邊讀書,一邊運動,你終將成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