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
生活中,一個人如果只盯著自己,坐井觀天,自以為是,就會沉溺于自我狹隘的天地里不能自拔。
把眼界放遠,把心胸打開,把格局放大,才能在更大的時空中觀照自己,從而提升生命的境界。
用好「四面鏡子」,就可以提升生命境界,讓人生越來越好。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每個人都有很多瑕疵,同時也有自己的閃光點。如果我們總是盯著別人的不足,就會埋怨別人,高估自己,造成人際關系的緊張,也容易看不清自己。
古人說,看人所短,世上無可用之人。取人所長,世上無不可用之人。
如果你聚焦于別人的短處,就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從而武斷地對人做出評價。如果能看到別人的長處,就能夠聚眾人之所長,為我所用,增益自己的力量。
在看待別人時,用好「放大鏡」,放大別人的優勢,真誠地欣賞別人,贊美別人,成全別人。如此,別人也才會投桃報李,給予你更多的贊譽。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
細節決定成敗,大事往往由小事構成。在為人處世中,善于用好「顯微鏡」,把小事呈現出來,聚焦和做好每一個環節,這樣才會有好的結果。
路要一步步走,飯要一口口吃,事要一點點做。細節不疏忽,小事不懈怠,過程不粗心,踏石有印,抓鐵留痕,如此才能把事情做到極致,取得期待的成功。
荀子《勸學》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走好每一小步,才能到達千里之外。聚集每一個支流,才能匯聚成大江大海。千里馬蹦噠一下,不過十步遠。普通馬持之以恒,也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做好小事,重視細節,我們才能不斷完善,行穩致遠。
余秋雨說:「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會在瑣事上沉淪。」
生活充滿了雞毛蒜皮,雞零狗碎,還會遇到很多爛人爛事,如果我們斤斤計較,糾纏不清,就會在生活的瑣碎里耗盡精力,一籌莫展。
其實,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用好「望遠鏡」,常常登高望遠,瞭望遠方的風景,努力奔赴期待的星辰大海,皓月蒼穹,不要為不值得的小事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
欲成大樹,不與草爭。將軍有劍,不斬蒼蠅。千里馬志在千里,就不會在意群馬的嘲笑,別人的偏見,和世俗的繁瑣。
心有山海,目標遠大,努力奔赴,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精彩。
蘇軾有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一個人,一件事,從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去看,會有不一樣的狀態和感受。
如果我們總是以自己的視角,經驗和知識,去看待世界,評論他人,難免一葉障目,有失偏頗。
學會站到不同角度,多方面多維度去思考,尤其要換位思考,才能全面,客觀,積極地面對問題。
俗話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聽不同的聲音,包括反對自己的聲音,我們才會更加全面地掌握信息,變得越來越聰明。而如果局限于自己的狹小天地,偏聽偏信,就會越發昏聵無能。
用好「廣角鏡」,多角度體悟生活,我們才會更加智慧。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用好鏡子,全面地認識自己,深刻地了解自己,我們才能認清自己和世界,找到命運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