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最狂的詩人,李白一定能占據一席之地。
《新唐書》記載,唐玄宗十分欣賞李白的才華,召他入宮。
高力士是唐玄宗的近侍,宮里人很尊敬他。
李白喝醉酒了,要高力士為自己脫靴,十分不羈。
在世人看來,李白干的出格事兒真不少。
有一年,李白帶著妓女去給謝安掃墓,旁人看來,這是十分不敬不莊重的行為。
可事后,李白寫下一首詩,讓人想哭。
詩名《東山吟》。
東山吟
攜妓東土山,悵然悲謝安。
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墳荒草寒。
白雞夢后三百歲,灑酒澆君同所歡。
酣來自作青海舞,秋風吹落紫綺冠。
彼亦一時,此亦一時,浩浩洪流之詠何必奇?
李白帶著妓女到東土山,是來為謝安掃墓的。
謝安,是東晉時期的名士。
他曾隱居在東土山,朝廷叫他出來做官,他死活不出來。
在東土山,他經常和朋友泛舟大海,大風大浪來臨,謝安依然悠然自得,還唱著歌。
謝安的快樂感染了船夫,大風大浪,船夫照舊駕船漫游。
謝安縱情山水,每一次都會帶著妓女一起出行。
不論朝廷怎麼征召,他就是不出山,依然高臥東山,寧愿當一個隱士。
人人都感嘆,這麼一個人才,不出山效力,實在可惜。
簡文帝司馬昱卻說:謝安能與人同樂,就能與人同憂,他一定會接受征召的。
說來也奇怪,謝安隱居在山林中,他弟弟在朝廷擔任要職,而弟弟的名聲卻不如他。
升平三年(359),桓溫征召謝安,謝安終于出山了。
彼時的晉朝,權臣強悍,皇帝又年幼,謝安對晉朝忠心耿耿,精誠護衛晉室,人們都對他豎起大拇指。
太元八年(383),前秦苻堅帶領百萬大軍南下,意圖滅掉東晉。
人人都緊張萬分,一不小心,也許就世事大變了。
要知道,那是兵力多過自己十倍的敵人。
作為征討大都督,謝安依然鎮定自若,他下完棋,游完山,而后召來謝石、謝玄等將領,如此這般交待一番。
兩軍在淝水決戰,晉軍大敗前秦軍隊,取得大勝利。
當捷報傳來時,謝安依然不動聲色的與人下棋。
晉朝大勝,謝安功不可沒。
此時,他的聲名到達頂峰,無人不敬仰。
再強大的人物,再輝煌的戰績,在時間的浸潤下,也會成為過去。
350多年過去了,李白來到了東土山,他還帶著妓女。
看似不羈的行為,卻暗合了謝安當初在東土山攜妓同游的故事。
憑吊古人,一定要寫詩。
他揮筆寫下這首《東山吟》。
東山吟
攜妓東土山,悵然悲謝安。
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墳荒草寒。
白雞夢后三百歲,灑酒澆君同所歡。
酣來自作青海舞,秋風吹落紫綺冠。
彼亦一時,此亦一時,浩浩洪流之詠何必奇?
帶著妓女來到東土山,李白是悲傷的,他懷念謝安。
我身邊的妓女如花似月,陪伴在謝安身旁的妓女呢?已經變成荒墳枯草。
謝安曾夢到過白雞,李白掐指一算,已經過去三百年了。
謝安也已化作一抷黃土。
李白舉起酒杯,倒在墓前:來吧,咱們痛快的喝一杯吧。
喝到興起,李白跳起了青海舞,舞也即興發揮。
秋風吹來,李白的紫色帽子被吹掉在地。
氣氛烘托到這兒了,李白一定會來一個瀟灑的結尾吧。
彼亦一時,此亦一時,浩浩洪流之詠何必奇?
恰恰相反。
你當年風光,我如今風光,時光的車輪浩浩向前,有什麼奇怪呢?
本來還沉浸在李白跳舞的歡樂氛圍里,卻話語一轉,時光流逝的傷感又籠罩了他。
不得不佩服李白,帶著妓女來掃墓,許多人看來很不莊重,可是,李白卻將妓女進行對比,喻意時光流轉,自然又貼切。
李白不愧是絕世的大詩人,攜妓游東山,卻寫出慨嘆時光的詩作。
時光流逝,是一個讓許多人傷感的事。
李白的傷感也許更深一層。
年輕時,李白自詡為大鵬,他的理想是輔助皇帝,建功立業。
他從蜀中走來,只為實現這一夢想。
可時光流逝,他游歷了很多年。
見過賀知章、拜訪過玉真公主、長安人都夸他的詩寫得好,可是,卻怎麼也到不了皇帝身邊。
一腔熱血,無法施展。
李白很羨慕謝安,在詩里,多次提到過謝安。
安石在東山,無心濟天下。
——《贈常侍御》
小隱慕安石,遠游學子平。
——《秋夜獨坐懷故山》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舌靜胡沙。
——《永王東巡歌》
高臥東山,名滿天下,朝廷不斷向他拋出橄欖枝:來做官吧,蒼生需要你。
而謝安呢,依然是那麼悠然自得。
于李白來說,這就是夢想中的場景呀。
功成名就之后,謝安安然離世。
謝安帶著他的榮耀歸于塵土,而李白呢,他遲早也會歸于塵土,可是,他的榮耀在哪里呢?
李白博古通今,他知道,謝安和他的妓女會成為荒草塵土,而自己呢?
終有一天,也會變成荒草枯墳。
有一些傷感,但李白沒有沉迷在傷感中不能自拔。
他說:時光流逝,又有啥可奇怪的呢?
是啊,我們無法控制時間,卻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情。
傷感啥呢?嗨起來吧。
所以,李白在謝安墳頭起舞,再多的傷感,也阻擋不了李白開心起來。
也許,這才是李白最大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