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作家蕭伯納說過:「高貴的女人結婚就如高貴的男人打仗,她們都以政治和家庭背景為基礎,而不是以個人背景為基礎。」
找一個門當戶對的人,然后結婚成家,古人也是這樣想的,外國人也是。
結婚之前,就去考察對方的家境如何,窮人配窮人,土豪配土豪。
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結婚之后,家庭會變遷。做人的窮人變成土豪,然后兩家人就不對等了。比方說,窮人家遇到了拆遷。
很多道理,說得頭頭是道,但是不適應現實生活,只是僅供參考。
能讓一對夫妻持續變好的,是撇棄「對等」,努力經營感情和家庭,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提升。
古人留下四首詩,看懂了,就找到了最好的夫妻關系。
01
互選,雙向奔赴。
「尚覺王孫貴,豪家意頗濃。屏開金孔雀,褥隱繡芙蓉。且食雙魚美,誰看異味重。門闌多喜色,女婿近乘龍。」
唐朝詩人杜甫,寫了《李鹽鐵》,贊美大臣李令問家,選擇了一個好女婿。同時一語雙關,引用了唐高祖李淵和妻子竇氏愛情故事,寓意著「佳偶天成」。
竇氏年輕時,才貌雙全,不肯輕易嫁給普通人。讓父親竇毅安排了一場選女婿的活動——在門屏上,畫了兩只孔雀,讓人在幾百米之外射箭,若能射中孔雀的眼睛,就牽手結婚。
無數男子,聞訊而來,唯有李淵,兩箭都中了。
「你選擇了我,我選擇了你」,好夫妻,從來不是一廂情愿的,而是雙向奔赴的。
在封建年代,一對年輕人,能在結婚之前,就互相見,談得來,非常難得。很多夫妻,要到洞房花燭,才初次見面。
兩個人一起伸手、牽手,手心的溫暖會翻倍,家庭的幸福也會。
02
互補,一起提升。
「傳聞燭下調紅粉,明鏡台前別作春。不須面上渾妝卻,留著雙眉待畫人。」
唐朝詩人徐安期,寫下《催妝》,描繪了女人出嫁時,認認真真化妝,耗費了很長時間。男人在門口等不及了,反復催促。
為了趕時間,詩人提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新娘化妝,留下兩條眉毛,不要化,去了婆家,讓新郎化。
是啊,夫妻要學會互相搭配,你幫我補一補妝容,我幫你補一補衣服。搭配好了,家庭的氛圍會提升,煙火氣也會增加。
很多夫妻,他們并不「門當戶對」,也許是窮小子遇到了富家女。可喜的是,窮小子有才華,依托娘家的錢財,迅速致富。
娘家人看到窮小子的變化,非常欣慰。
若是兩個家庭,一模一樣,那就可能造成誰都不服誰。正所謂,磁鐵的正極和正極,無法相容,正負才能吸引。
文學家羅曼·羅蘭說過:「人家說女人是半個男人,這話是不錯的。因為結婚的男人只剩下半個男人了。」
優點和缺點互補,家庭的功勞,你一半我一半,這就成功了,并且誰都離不開誰。這是魚和水的生活模式。
03
互親,同心同德。
「儂既剪云鬟,郎亦分絲發。覓向無人處,綰作同心結。」
唐代女詩人晁采,寫下《子夜歌》,展示了一個生動的畫面——你剪一縷頭髮,我剪一縷頭髮,放在一起,變成了同心結。
當年,夫妻拜堂之后,一起坐到床邊,女人向左,男人向右,喝了喜酒之后,留下頭髮,發誓「相愛一生」。
現在,夫妻在結婚之前,也會對天發誓。若是能在結婚之后,持續踐行誓言,浪漫就會一直存在,生活也會欣欣向榮。
《謝謝你來了》節目里,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對窮夫妻,一起過摳門的日子。
丈夫瞞著妻子,養成不抽煙不喝酒的習慣,種地養豬,存款三年,買了一個戒指。
妻子拿到戒指,哭泣不已,還說要退回去。她說:「這些錢,可以給孩子、老人,買很多的東西。」
愛情導師涂磊點評:「這兩口子,過得真情實意。」
很喜歡一句話:「關系越深入越長久,關心就越來越具體。」
結婚之后,不過成鄰居,而是始終保持一份浪漫的心、關愛的心。若能如此,誰都會心滿意足,再苦的日子,也不能把關系拆散。
04
互助,賺錢持家。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唐朝詩人王建,寫下《新嫁娘詞》,體現了當時的風俗習慣。
女人到了婆家,三天之后,就要當家做主了,家務活要做起來。還要關愛 家里的小姑子、公公婆婆等。
現在,我們仍舊如此,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被大部分的家庭接納。
俗話說:「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一個家庭,妻子把家里打理好了,丈夫出門賺錢,會很放心。從而,夫妻形成良性互動,收入越多,破事越少;家庭越干凈,福氣越多。
不管多「對等」的兩個人,若是不能互相幫助,而是靠一個人付出,那就會產生怨言,家庭注定鬧哄哄。
05
詩人蒲柏在《巴斯的妻子》里寫道:「戀愛是一場夢,直到結婚時才蘇醒。」
想來,還真是如此。戀愛時,你儂我儂,玫瑰飄香,美得一塌糊涂。可是夫妻一起過日子,真的不是這樣的,常常是一地雞毛。
所有擇偶的條件,都抵不過柴米油鹽的磨礪。
結婚了,我們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與其互相折磨,不如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
哪怕白手起家,有了兩雙手,也會快很多。
愿你,愿我,把細碎的日子,編成點滴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