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看清一個人的情商,看微信聊天就夠了
2023/10/05

微信很小,只能微微一信。

可是,在網絡時代,我們越來越習慣用微信聯系親戚朋友,單位的工作,也常常在群里布置、討論。

還有同學群、親戚群等,也會常常聊一聊;私聊的人,也不少。

越是細微之處,越是藏著一個人的感情和修養。

開口閉口,動動手指發消息,看似無意之舉,其實是情商的真實流露。

一個人的情商高低,聊微信就知道了。

01

情商很低的人,自以為是。

古人說:「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春秋時,孔子和子路的對話,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

有一天,穿著軍裝的子路,跑到孔子面前,說:「古代的君子是用劍自衛嗎?」說完,還拿出了佩劍。

孔子嚴肅地說:「古代的君子,以忠為本質,以仁為護衛,不需要用劍。」

子路頓時臉都紅了,收起劍,拜孔子為老師。

孔子、子路、顏回建了一個臨時的群,發起了群聊。

孔子說:「當下局勢動蕩,如果魯國讓我去領軍,我就去。不去的話,就隱藏起來。」

子路高傲地說:「如果老師領軍,你要和誰共事呢?」

「赤手空拳的人,要和老虎搏斗,我是不會找這樣的人。」孔子嘆息。

從子路的言語里,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幾個特點:愛炫耀、逞強、出風頭等。就像一根刺,隨時都要扎到人,若是氣量小的人,一準會「拂袖而去」。

若是子路也用上了微信,在群里應該不太受歡迎,還有人悄無聲息地拉黑他。

回到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很多人和子路有類似的地方,情商很低的特征,一目了然。

其一,嘲笑人。

一張嘴,就把別人當笑話,言外之意,就是「貶低人」。雖然,通過貶低人,可以讓自己「鶴立雞群」,同時也把對方得罪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若是被嘲笑的人,日后變成了你的上司,那就尷尬了。人生沒有后悔藥,說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

最可怕的是,把別人的傷疤挖出來,當成笑柄,簡直是傷口上撒鹽。

其二,愛反駁。

習慣性反駁,這是很多人會犯的錯誤。

比方說,有人在群里提議,周末去爬山。有人立馬指出,此刻是春天,雨水太多,不是爬山的時候。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張,不可能一模一樣。當大家都說出觀念的時候,就變成了互相反駁,水火不容。

其三,常炫耀。

項羽要炫耀自己,因此選擇了衣錦還鄉;劉邦保持低調,隨遇而安。他們的結局,迥然不同,情商的高低,也見分曉。

培根說:「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輕視的,愚蠢之人所艷羨的,諂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時他們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語的奴隸。

把自己的優點當成了炫耀的資本,優點也變成了缺點。與人聊天時,時刻擺出自己的優越感,暴露了自己,還貶損了別人,言語勝人,人品敗人。

其四,多疑問。

別人說的,都是值得懷疑的,可能是虛假的。唯有自己說的,才是真實的,是有權威的。

總有人,把微信聊天,當成「專家說教」。

開口,頭頭是道,做事,摸不著門道。情商和智商,都顯得不高。

其五,說半句。

問:「在嗎?」

回:「在呀。」

從此,手機靜悄悄,問話的人,不見蹤影。回話的人,莫名其妙。

總有人,聊著聊著,就走散了。不是網絡信號不好,不是沒有話費,只是人家就「愛理不理」,給人一種很不好的印象。

咄咄逼人,攀高踩低,自顧自己,損人利己......這些都是造成低情商的根源,不能撇去,那就會形成言語的習慣。

02

情商很高的人,令人舒服。

教授羅翔說過:「農村人不懂交通規則,城市人分不清麥子和稻子,這都不是愚笨,只是不理解而已。真正有品位的人,遇到這樣的情況,會耐心解釋,而不是擺出知識的優越感。」

非常明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收起了自己的優越感,會有很多的共情力。

只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再開始聊天,氛圍就大不一樣了。

畢竟,誰和誰,遇見就是緣分,聊天就是緣分加深。

畫家張大千,在1938年時,被困在北平。日本人想要借助他的名氣,做點工作。他不配合日本人,還假裝生病。

某日,日軍強行要帶走他,一位醫生,應邀前來解圍。

醫生說:「他啊,有肝病,能傳染的,你們接觸的時候,注意一些。」一句話,就讓日軍離開了。

所謂情商高,就是這樣做——你需要的,恰好是我能給予的。

別說的話,你聽一聽,表示認同,若是有不同意見,委婉地提示,若是對方不認可,就閉嘴。

發起群聊,要促進工作,改善關系,千萬不要有脾氣,更不要打情罵俏,標新立異。

私下聊天,有始有終,別半路就不見人影。

信任別人,是溝通的基礎;若是對方撒謊,看透不說透。

不管和誰聊微信,記住幾個關鍵字:共情、低調、信任、傾聽、善始善終。

03

《朱子家訓》有言:「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如果你是一個低情商的人,怎麼也學不會好好說話,建議你從「少說幾句」開始,讓沉默的時間多一些。

等人與人的關系更熟悉了,大家對你很了解了,你再開口說話,哪怕「直來直去」,也能得到大家的理解。

很多聊天習慣,是養成的,但也是天性。因而,我們要多擔待,少計較。

任何時候,不要針尖對麥芒,惹火了誰,都不是好事。

來日方長,有話好好說,無事多問候。

工廠老技工被逼辭職,臨走給老闆一大禮,5個鐵箱讓老闆抬不起頭
2023/12/31
工廠年底招工40元每小時,聯系一周沒招到人,老闆苦惱得直搖頭
2023/12/31
6個可以改命的逆天習慣
2023/12/30
女同事天天蹭車,連續一個月不給油錢,還在背后說已婚的我要出軌
2023/12/30
讓你保持開心的20個好習慣
2023/12/30
讓自己越來越有錢的6個生活習慣
2023/12/30
趕走霉運,15個小方法給你
2023/12/30
領導辭職前一晚,找我借了30萬,借錢給他后我反而成了「小人」
2023/12/30
讓你氣場強大的20個好習慣
2023/12/30
新領導進群不說話被踢出群,大罵哪個不長眼,隔天就被老闆教訓了
2023/12/29
曹操手下被低估的五大猛將,每一個都不輸五虎上將,他們是誰?
2023/12/29
沒人敢欺負你的19個小妙招
2023/12/29
人民日報那些極致治愈的句子
2023/12/29
人民日報每日文摘|慢生活
2023/12/29
15年老員工被公司辭退,臨走前「摸」了下機器,老闆直接損失90萬
2023/12/29
5個低級邏輯,不遠離你就廢了
2023/12/28
同事加班吃宵夜找我借200元,凌晨1點給我轉賬,看到消息我傻了眼
2023/12/28
公司聚餐AA制我墊錢,120元女同事不肯給,找她要錢她說我窮瘋了
2023/12/28
兩次追殺關羽,兩次擊敗趙云,呂布見了也得認慫,這是誰的部將?
2023/12/28
女同事簽下800萬大合同,老闆發微信「鼓勵」,隔天她直接辭職了
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