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教授說:
「所有疾病的起因,大都是因為緊張,只要全身不緊張,你大概不會得什麼病。大家要知道,我們生理的疾病,都是因為緊張而來的,可是你總是放松不了。因為很多事情,老是擱在你心里頭,老叫你提心吊膽,明明沒有事,你一天到晚在那里恐懼。」
百病生于氣。
人一旦緊張,內心不平靜,情緒起波瀾,就會磁場紊亂,氣血不暢,甚至出現淤堵,給身體造成嚴重影響。
修煉自己的內心,始終心平氣和,樂觀豁達,讓身心保持良好的狀態,就能百病不侵,健康長壽。
于丹講過這麼一個故事。
一個小女孩,陪著自己的母親去看牙醫。在那里,他看見母親死在椅子上,從此內心蒙上陰影。
很多年后,小女孩成為萬眾矚目的大明星,然而,她也有牙疼的毛病。經常性的牙疼折磨著她,但她始終不敢到醫院治療。
在助手的勸說下,她最終同意請一位知名牙醫上門就診。當牙醫讓她坐在椅子上,正要做手術的時候,發現她張著惶恐的眼睛,已經停止了呼吸。
小女孩因為母親之死,就活在緊張,驚慌,恐懼的情緒中。當在再次接觸到那個場景時,就出現了悲劇。
人生在世,其實很渺小。該來的,擋不住,不如放他來。該走了,攔不住,不如放他走。
不管遭遇什麼,都要能坦然接受,心平氣和地對待。
緊張,指情緒不穩定,心態不積極。
《黃帝內經》說,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所有的情緒波動,心態不平,都會對身體器官造成消極影響。長此以往,就會導致機體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
唐朝詩人李賀,才華橫溢,出口成詩,是天生奇絕的詩人。但因為他父親的名字「李晉肅」和「進士」諧音,導致他不能犯父親的名諱而參加進士考試,失去了實現抱負的機會。
他為此郁郁寡歡,悲傷絕望,寫下的詩篇也多是幽暗瑰麗,清奇僻苦,壓抑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李賀27歲吐血而亡。
一個人太緊張,情緒不穩,內心消極,往往身體和心理都有問題。
消除緊張,保持放松,才能治愈自己。
中醫名著《傷寒論》說,所有的疾病,根源都是心病。
比如,你消化系統不好,腸胃疼痛,大便不暢,多是因為飲食習慣不好,而飲食習慣不好,多是因為你心欲太盛,胡吃海塞。
再比如,你腰膝酸軟,易出虛汗,主要因為腎精虧虛,腎精虧虛,主要因為色欲太旺,縱欲太多。
修好自己的心,情緒穩定,心態平和,才是治病的關鍵。
我們可能無法改變命運,但可以改變支配命運的態度,平靜地接受生命中發生的一切。
我們可能無法決定遇見誰,遭遇什麼事,但可以決定怎麼對待遇見的人和事,不計較,不擰巴,不糾纏。
活好自己,不要苛求,更不要精神內耗。既然不能如愿,不如釋懷。既然沒有凈土,不如凈心。既然無能為力,不如順其自然。
不要緊張,放松自己,讓自己健康快樂,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