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說:「人生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人生在世,讓你煩惱的,不外乎是功名利祿;讓你真正強大的,其實是無欲無求;讓你自由的,恰好是十年如一日的自律生活;讓你輕松的,是舍去了所有可有可無的東西,無官、無債、心中無事、身上無病,一身輕。
一件事想開了,就是小事,想不開,就是「心結」。做人,有所為,有所不為,但凡讓你煩惱的,都是需要舍棄的,讓你開心的,才是你真正需要的。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高大上的修行,也是平常的生活瑣碎。學會了忍讓、獨處、包容、真誠,你的境界更上一層樓。
1.忍讓:忍常人之所不能忍,退一步海闊天空。
「忍讓」是一種氣度,表面上是讓別人贏,實際上自己才是最大的贏家。生意場上,你和競爭對手爭執不休,結果兩敗俱傷。比方說,為了爭奪一間門面,你和別人大打出手,最后還惹上了官司,連續幾個月,你都被「一間門面」困擾著,讓自己沒有心思去賺錢,萬一輸掉了官司,那就會有氣急敗壞的情緒。
你在景區爬山的時候,如果遇到了人流擁擠的情況,你是拼命往前擠,還是主動退后、靠邊站。多數的人,都想要擠到前面去,以為越靠前,越能夠看到好的風景,搶占有利地形,拍下幾張好的照片。但是很多人,因為擁擠傷害了身體,產生了口角,一次旅游,最后「鬧心」地結束。
身在職場,你總想混個一官半職,遇到升職加薪的機會,你寸步不讓,結果你就和別人「抬杠」,同事相處,也很不愉快。當你和同事「互不相讓」的時候,其實你已經失去了晉升的機會,大部分的上司,不會考慮一個無法處理好同事關系的人。
2.獨處:獨處可以靜心,可以排空自己。
有人說:「人到中年,要做一個不往群里走的人。」其實,不管你多大年紀,你都應該「不合群」,或者說,合群不合群,都隨緣,不要強求自己。合不來的人,讓你感覺不舒服的人,看不起你的人,就別交往了。
「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當你退出了不合適的群,你會發現合適的群,真的很少,甚至一個都沒有;離開了虛偽的朋友,你會發現自己很少有朋友,甚至一個真心朋友都沒有。
恰好是這時候,你忽然發現,守住一顆安靜的心,做一個內心安寧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做人,靠誰不如靠自己」,何必為了合群而合群?朋友不需要很多,有幾個真誠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喝一杯小酒,就是快樂。如果沒有朋友,那就一個人獨坐,享受靜謐的時光,感悟一個人的自由自在,也可以看看書,努力提升自己。想要喝酒了,也可以「小酌一杯樂悠悠」。
每個人都要學會反思自己,而不是向別人傾訴,征求別人的意見。沒有人和你感同身受,更不能懂你,與其等待別人的安慰,不如自我減壓,自己懂得自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