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講:「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老子曾說:「少取方可獲得,貪多則會迷惑。」世事繁雜,誘惑叢生,人活于世,總渴望擁有更多的東西,名利地位,金錢物質,讓生活變得忙碌而緊張,讓自己感到壓力和焦慮。然而,愚者貪多,智者喜少,凡事以少為貴,輕松舒坦才是該有的人生態度。
言少者智《道德經》有言:「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言多必失,少言為貴,言語越少的人,智慧越多。因為一個人智慧深厚,思考周全,不會輕易地妄言妄語,更不會亂說話招惹禍患。從前有一個國王,他喜歡設宴來招待他的朋友。每次宴會上,他總是口若懸河,表現自己的智慧。然而,他的言語卻常常使人感到尷尬和不適,他的朋友們也開始漸漸疏遠他。
有一天,國王遇到一位智者。智者看著國王,微笑著說:「陛下,我聽說您喜歡在宴會上侃侃而談,可是您知道嗎?言多必失,言少才是智慧。」國王聽后很是不悅,他覺得自己作為國王應該多言才能顯示自己的智慧。但智者又說道:「陛下,智慧并不是靠說多說少來體現的,一個人如果能夠思慮周全,把控自己的言語,那麼他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國王聽后,醍醐灌頂,他開始反省自己,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很快,他發現自己的朋友開始重新靠近他,對他的態度也變得友好而親切。此后,國王明白了言少是智慧的道理,也因此贏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和信任。古語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少言,是最高級的智慧。生活中,我們應該更多地去傾聽別人的聲音,而不是一味地張嘴說話。尤其在與他人交往時,應更多地考慮對方的感受,避免過度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當我們學會少言,用心地去傾聽、理解和表達時,就能夠更好地建立信任、互相理解和尊重,從而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欲少者富老子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世間紛繁,誘惑不斷,面對誘惑,我們的欲望也在無止境的膨脹。適當的欲望,促使自己成長,但過度的貪婪只會給自己帶來災禍。一個人若能減少自己的欲望,追求少而精的生活,才能獲得真正的財富與成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