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是一種言傳身教。
01
最殘忍的家庭內耗,是家暴。
先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的主角,是個人生贏家。
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美滿。
她有一對可愛的兒女,丈夫溫柔體貼,整個家里都流淌著愛。
第二個故事的主角,生活在地獄里。
她在外要應對難纏的客戶,晚上回家晚了,就要被疑心病重的丈夫毒打。
「床頭打假床尾和。」
「你沒有問題,你老公能打你嗎?」
為了不被外人指指點點,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她忍氣吞聲,維持著殘破的婚姻。
這兩個故事的主角是同一個人,是電影《我經過風暴》的女主徐敏。
徐敏從人生贏家到墜入深淵,這一切轉變都是從丈夫陳均開始施暴開始的。
暴力一次次升級。
後來,不堪忍受的徐敏,在一個深夜拿起魚缸里的石頭,砸死了陳均。
而她自己投案自首,走入監獄。
有網友說:「作為國內首部反家暴題材的電影,這部電影仿佛是現實生活實錄。」
有網友說:「這個題材太棒了,終于有電影去直面家暴,去為女性發聲了。」
還有網友看后掩面哭泣:「我在電影里,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暴力的父親……」
「如有雷同,不是巧合。」
就像電影海報宣傳的那樣,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因家暴造成的悲劇。
家暴,是最殘忍的家庭內耗,是家庭癌癥。
一個施暴者,是家庭內耗的制造者,他們撕毀親情,把家變成了人間地獄。
02
對于家暴:父母拼命掩飾,孩子三觀盡毀。
提到家暴,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是被毆打的傷痕,是大聲的嘶吼,是及時止損。
其實,更多的是遮掩,是沉默,是微弱地哭泣,是為了孩子忍氣吞聲。
但為了給孩子完整的家,讓孩子在暴力環境中長大,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
電影里有個片段,讓人印象深刻。
當徐敏去兒子學校的時候,兒子竟然在毆打同學,還意識不到打人不對。
去學校接女兒時,她再一次被刺痛。
看到女兒被同學欺負。
徐敏溫柔地教育女兒不能讓別人隨意推她。
女兒卻認為被欺負是同學在表達喜歡,她天真地說:「爸爸也喜歡你呀。」
兒子有暴力傾向,女兒把暴力當成愛。
兩個孩子扭曲的三觀,都來自爸爸陳均。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