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漢末亂世的罪魁禍首,董卓反復被人提起,成了一個被釘在恥辱架上的賊子。從草根出身的熱血武夫,到權傾天下的亂臣,董卓逐漸失去赤膽忠心,也被天下人口誅筆伐。
初平三年,在董卓義子呂布的致命一擊下,一場暴虐鬧劇才落下帷幕。而董卓臨ㄙˇ前,向呂布喊出的一句話,更是讓后世恥笑千年。
董卓出身不高,父親是縣尉。董父辭官返鄉后,董卓與父親一起生活在家鄉。他年輕時喜愛行俠仗義,與很多羌人首領結交。董卓成年后,就在隴西郡府擔任負責治安的小官。
當時匈奴人經常騷擾邊境,劫掠百姓,董卓奉命平亂,立了大功,就被推薦入朝廷公府。漢桓帝末年擔任羽林郎,之后又曾在張奐、魏隗手下堪以重任。
中平六年,大將軍何進打算誅ㄕㄚ一手遮天的宦官,但是由于隊友何太后不給力,計劃一直沒法順利實施。于是何進找到了董卓,征召他進攻討伐十常侍。結果董卓剛進城,就得知何進被ㄕㄚ,于是乘機清洗宦黨,獨攬救駕之大功,順便接收何進之遺部。
隨即,董卓又引誘呂布ㄕㄚ害丁原,成功吞并了并州軍隊。在董卓的支持下,劉協登上皇位。董卓救駕有功,又手握重兵,一時間權傾朝野,無人敢犯。
董卓發跡以來,逐漸暴戾恣睢,待皇權肆意妄為,對百姓和士人同樣暴虐專斷。軍隊進駐洛陽之后,董卓為犒賞三軍,縱容部下對京都百姓燒ㄕㄚ搶掠、擄掠婦女,真是喪盡天良。
朝臣之中,但凡有對董卓有異議的,他便大肆迫害。曾有一次,他宴請群臣,卻在席間當著眾大臣的面將數百反對者割舌、挖眼、斬斷手腳。場面血腥無比,驚得赴宴大臣們噤若寒蟬。
董卓的野蠻行徑,與世家大族、中原社會的運行邏輯完全相悖,由此四面樹敵。但他手握重兵,又有呂布隨身保護,所以渾然不怕。
初平元年,以袁紹為首的關東各州要員,領車騎將軍,號稱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討賊大軍兵分三處:兗州、豫州兩路人馬為酸棗聯軍;冀州人馬為河內聯軍;荊州人馬為魯陽聯軍。
同年二月,董卓見關東軍來勢洶洶,自己唯恐受難,決定遷都長安。遷都是個大舉動,董卓不僅帶著獻帝,又驅迫洛陽數百萬民眾同行。百姓饑餓勞累,還要受到軍隊的鐵蹄驅趕,ㄙˇ傷數以萬計,董卓身上又添一筆血債。
董卓擾亂朝綱、禍亂宮廷都被司徒王允看在眼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