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太多朋友,生完小孩后,就像變了一個人。
她們很少出來交際,幾乎不與朋友聚餐,不出去旅游,甚至不買新衣服。
她們總說,我要照顧孩子,沒時間做別的事情。
這種看似偉大的自我犧牲,實則感動的只有自己。
因為一個內心匱乏、失去自我的媽媽,不管在生活中如何用力,都未必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作家蘇岑說:「女人就是要富養自己,不被俗世浸透,才能一直優雅到老。」
一個懂得愛自己的媽媽,才有能力愛孩子,愛家庭。
掌控式的愛,養不出獨立的孩子
還記得「神童」魏永康嗎?
他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學習能力。2歲識千字,4歲學完國中課程。母親為了讓兒子專注于學習,就對兒子的生活大包大攬,一點也舍不得讓他吃苦。
牙膏,媽媽來擠;鞋帶,媽媽來系;洗臉,媽媽來洗。到高中時,甚至連飯都是媽媽一口一口喂的。
魏永康除了學習,沒有任何社交。13歲時他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
但是他還沒取得碩士學位,就被學校勸退了。
而勸退的原因令人哭笑不得——自理能力差。
身邊突然沒了媽媽的照料,魏永康就像一只無頭蒼蠅,無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與生活。
雖然媽媽為了魏永康盡心盡力地付出,但他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了。
來源:全景視覺
就像一顆小樹,被園丁砍斷了所有枝丫,雖然成長得筆直,可也失去了繁茂的機會。
教育家盧梭說過:「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一定可以讓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這個辦法就是百依百順,嬌慣孩子!」
如果一味對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攬,他們不僅無法吸收你的愛,一旦離開你的幫助,還可能像折了翅膀的鷹,無法翱翔。
相反,如果你適當放手,給孩子成長的空間,他們反而能學會獨立,體會你的付出,更好地吸納你的愛。
散養孩子,不是放任孩子,而是培養他們的自主能力,讓他們在自己的軌跡上茁壯成長。
學會自愛,孩子才能愛你
看過一期關于影視明星于明加的采訪。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一句話:「現在拍戲不是說要飛多高,能賺多少錢,而是要保持一種工作狀態,同時也為了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形象。我不想當保姆式的媽媽,我想當榜樣式的媽媽。」
的確,雖然結婚多年,但于明加從未放棄對自己的富養。
在演藝道路上,不管角色是大是小,她都會全心全意地投入,從台詞、面部表情到肌體動作,反復練習,只為完美詮釋出人物特點。
由于喜愛話劇,她就廢寢忘食地觀摩、學習,因此,她的每一次演出都能給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