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古董局中局》有一段台詞:
「不要臉不等于沒臉,只是不介意用臉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有一位富人說:「我們干大事的人,把臉面丟在地上,踩幾腳,揚長而去。」
一個人如果太愛自己的臉面,假裝虛榮,不愿意面對真實的自己,那麼,就非常不利于解決問題。
不要臉,就是放下虛假的面子和內心的負擔,去把想做的事情做得圓滿。
北宋建國之初,皇帝趙匡胤讓宰相趙普舉薦人才,充實朝廷。趙普推舉了前朝名臣普道昭,建議皇帝讓他擔任樞密使一職。
皇帝不喜歡普道昭,又說不出具體的理由,就把趙普的奏折擱置不提。
趙普著急,一次次晉見皇帝,請求任命指示。
皇帝大為光火,下令趙普不得晉見。趙普就站在宮門外,任憑風吹雨淋,猶如落湯雞一般。
皇帝不忍,把他叫進去,問,天下之間誰最大?趙普斬釘截鐵地說,道理最大。普道昭有臨陣決斷之才,擔任樞密使之職最為適合。
最后,皇帝同意了趙普的建議,而普道昭也確實為北宋的軍事建設建立赫赫功勛。
職場中,不要處處將面子,要為了大局,敢于撕破面子,堅持真理,澄清利害,才能讓別人看出自己的分量,真正給自己長臉。
慈禧太后是滿清晚期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她和恭親王奕䜣是叔嫂關系,兩人一直關系很好。
咸豐皇帝病逝后,肅順等八大臣執掌朝政,慈禧和奕䜣的處境非常危險。為此,他們聯手發動辛酉政變,鏟除了敵對勢力。
後來,叔嫂二人鬧翻,慈禧訓斥奕䜣,讓他滾出去。奕䜣就長跪不起,賴著不走,還說,嫂子再怎麼生氣,也斬不斷我的皇家血脈,我們到底還是一家人。
慈禧被他氣笑了,兩人重歸于好。
家人之間,難免有磕磕絆絆,矛盾摩擦,我們要能放得下臉面,主動放下身段,跟對方「求和」,而不是一身倔脾氣,強撐著面子,讓關系漸行漸遠。
一家人過日子,和和睦睦,快快樂樂最重要。所謂家和萬事興,家亂萬事衰。大家都死要面子,不懂得低頭,彼此硬來硬去,時間長了,人心也就涼了。
90年代初,一位北航高材生到福耀集團面試。他相信憑著自己名牌大學畢業生的身份,再加上耀眼的科研成績和實習經驗,一定會得到福耀集團的賞識和重用。
誰知,總裁曹德旺當面把他的簡歷扔進垃圾桶,并把他安排在基層當一名材料搬運工。
北航高材生覺得「慘遭打臉」,但他仍然選擇忍辱負重,接受了這份工作。
此后,他在基層兢兢業業,砥礪能力,做出了驕人的成績,也因此得到曹德旺的賞識。
在曹德旺的一路提拔下,他成為福耀集團副總裁。
俗話說,能忍辱,方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
在社交中,難免會有人不給自己面子,如果你因此郁郁寡歡,甚至糾纏怒懟,那麼只會讓人見笑。
不要爭面子,退下來,好好沉淀自己,提升自己,夯實里子。當自己有實力,有價值的時候,別人才會給你尊敬。
有一句俗話,話糙理不糙:
「樹不要皮,必死無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想要活得好,就得做一個不要臉的人。在大局面前,敢于撕破臉,據理力爭。在家人面前,敢于放下臉,主動請和。在社交之中,敢于不要臉,提升自己的實力和價值。
不要臉,才能一身輕松,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