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1861年5月,安慶失守后,陳玉成兵團主力遭到殲滅,皖北局勢危急。
天京朝廷對失敗后的嚴峻局面并無有力對策,洪仁玕主張傾力保衛安徽基地,準備與湘軍再爭上游。
但擁有數十萬將士的李秀成兄弟對此表示冷漠。他們提出放棄安徽、經略蘇浙的戰略構想,不愿參與上游戰事。
而且,在安慶失守后立即舉兵圖浙,聲稱據「有蘇浙可以高枕無憂」。洪仁玕致函警告李秀成,對安徽「今棄而不顧,徒以蘇、杭繁華之地,一經挫折,必不能久遠」,期望忠王改變戰略成算,力爭上游,但為李秀成溫言婉拒。
李覆函說:特識高見,讀之心驚神恐,但今敵無可敗之勢,如食果未及其時,其味必苦。
忠王認為湘軍兵勢正旺,不宜爭鋒,應經略蘇浙,兼圖上海,擴軍增餉,再爭奪上游。洪仁玕手無雄兵,只能任李氏兄弟行事。
其他各王在安慶會戰中都不同程度地損兵折將,相繼撤回各防區。皖北殘局只得由陳玉成獨力支撐。
陳玉成決定擴充兵力,以圖規復。他率殘部「由石牌而上,黃、宿之兵盡退上野雞河,欲上德安、襄陽一帶招兵」,企圖挺進湘軍后方,實施戰略機動,擴軍整軍,且牽制湘軍深入皖北。
但是,將士軍心渙散,不愿遠征,「連夜各隊由六安而下廬州,英王見勢不得已,亦是隨回,轉到廬城。」
機動湖北的意圖未遂。
究竟如何挽回危局,英王行營意見不一。
遵王賴文光建議:
「北連苗(沛霖)、張(洛行),以顧京左,須出奇兵,進取荊襄之地。不半年間,兵多將廣之日,可圖恢復皖城,俾得京門鞏現固,此為上策」。
這一建議與陳玉成在安慶失守之初機動湖北意圖相似,已經遭到部屬抵制,當然不會得到大家贊同。
賴文光對此頗有怨言。
陳玉成決定改變方向,分兵與捻軍聯手,進軍淮北,「往河南、陜西等處,去打江山」。
這樣可以避實擊虛,不致與湘軍交鋒,亦可達到擴軍略地的戰略目標。
1862年1月6日,泳天義馬融和等率部進抵潁上,與張樂行會合,14日聯軍圍攻潁州府城,打響了機動北方的戰役。
清軍迅速反應,欽差大臣勝保自直隸南下,至潁州督辦皖豫「剿匪」事宜。1月9日,勝保前隊抵茨河鋪,為太平軍擊敗。
張樂行、馬融和等令將士抓緊穴地攻城,爆破兩次,未能奏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