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司馬懿一生最大的敵人,也是司馬懿一生最怕的敵人,因為諸葛亮能力超強,司馬懿在他手中,被打得很慘!毫不夸張的說,諸葛亮北伐,司馬懿根本不是其對手,要是諸葛亮多活幾年,司馬懿就撐不下去了!幸運的是,諸葛亮英年早逝,給司馬懿和曹魏留下了喘息之機,否則三國歷史進程,必將發生改變!
可以說,諸葛亮的去世,讓司馬懿壓力驟減,他再也不用擔心蜀漢的北伐了,甚至于說,沒有了諸葛亮的蜀漢,根本就不是司馬懿的對手,司馬懿完全可以趁機伐蜀,滅亡蜀漢,立下不世之功!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諸葛亮去世后,司馬懿終身不再伐蜀,這是怎麼回事呢?明明擁有非常好的機會,為何司馬懿不討伐蜀漢,再創佳績呢?
事實上,關于上述問題,我們可以從空城計中找到答案!
空城計的真相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原本形勢大好,結果因為馬謖丟了街亭,導致局面崩壞,諸葛亮被迫撤兵。而當時的司馬懿來得非常快,諸葛亮還沒有撤離,就被司馬懿堵住了,于是一場大戰即將展開!
當時的諸葛亮身邊,只有數千兵馬,其中還有大量的文臣,而司馬懿這邊,則擁有十五萬大軍,怎麼看諸葛亮也不是司馬懿的對手。結果諸葛亮一手空城計,直接將司馬懿嚇退,令眾人大跌眼鏡,諸葛亮也太厲害了!
然而如果我們細細品味空城計,便會發現,此計謀漏洞百出,根本不足以嚇退司馬懿,其中藏有很大的隱情!
諸葛亮使出空城計,讓手下裝作老百姓在城門口打掃,自己則帶著童子坐在城上撫琴,擺出一副城內有伏兵的樣子,嚇到了不少人。然而如果我們仔細想一下,這里面的漏洞其實很大!
首先,如果諸葛亮真的想伏擊司馬懿,他何必如此裝模作樣?他應該擺出一副毫不知情的樣子,仿佛不知道曹軍前來,吸引曹軍進攻。他坐在城樓撫琴,豈不就是故意告訴司馬懿城內有伏兵?這和伏擊司馬懿的想法背道而馳!
其次,如果城門口打掃衛生的人真是百姓,那他們看見魏軍攻城,必定會神情慌張,這是正常反應,但從司馬懿的角度來看,城門打掃的百姓太過淡定了,很明顯他們是軍士所扮。然而如果諸葛亮真的想伏擊司馬懿,又何必讓軍士扮演百姓,嚇唬魏軍呢?他應該讓司馬懿看到老百姓的慌張姿態,引誘司馬懿進攻啊!
說白了,諸葛亮的空城計漏洞百出!他擺出這個計謀并不是想伏擊司馬懿,而是想告訴司馬懿,他諸葛亮就是在虛張聲勢,但司馬懿也要明白: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
而對于諸葛亮的暗示,司馬懿也看得非常明白!早在諸葛亮北伐之前,司馬懿就因為權勢太大、地位太高遭到了曹魏皇帝的忌憚,被勒令歸家養老,是因為諸葛亮把魏軍打得節節敗退,所以司馬懿才有復起的希望,如果將諸葛亮擊敗乃至斬殺,司馬懿的結局又會如何呢?答案顯而易見!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當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斷定諸葛亮在使詐時,司馬懿直接將其駁斥了回去!
原文: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
說白了,司馬懿本身在曹魏非常尷尬,他雖然能力強,地位高,但同時他也受到了曹魏皇帝的忌憚,一旦殺了諸葛亮,或者說滅了蜀漢,讓曹魏失去了威脅,那麼司馬懿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曹魏皇帝就不需要司馬懿了,會讓司馬懿告老歸鄉,這是司馬懿不能容忍的,所以雖然司馬懿一直在和諸葛亮作戰,但他總會在關鍵時刻手下留情,諸葛亮死后,他也從不出兵伐蜀!
結語
諸葛亮去世后,為何司馬懿卻終生不再伐蜀?空城計中有答案!司馬懿不再伐蜀,是擔心滅了蜀漢,自己也遭到曹魏的棄用,這是他不能容忍的!當年空城計中,諸葛亮就是讓司馬懿明白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所以才逃過一劫,也是這個道理,讓司馬懿在諸葛亮去世后,終身不再伐蜀!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