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蘇州是太平天國蘇福省的首府,也是太平天國整個東南戰場的指揮中心,又是南下浙江、東進上海的基地,并以其強大的財力、物力,支援了太平天國后期的革命斗爭。
皖北淪喪后,蘇州更成為天京賴以依托的后方和物資供應基地。因此,對蘇州的爭奪,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當時,太平軍在東戰場的部隊,不下六十萬人。其中駐在蘇州的太平軍,約四萬人左右,蘇州外圍的太倉、昆山、吳江、常熟、江陰、無錫等地方太平軍約有六萬余人。
李秀成所親自統率的機動部隊約二萬人。
但是,由于實行「分地制」,各地守將都株守畛域,各自為政,李秀成雖為最高軍事統帥,卻難以統一調度和指揮,這種分散主義對保衛蘇州潛伏著隱患。
是時,湘軍曾國荃部已屯兵天京城下,首都也日漸危急,需要蘇南增援,李秀成被迫東西奔命,這不能不影響蘇州戰場的戰略指揮和戰局變化。
從清軍戰略指揮考察:
曾國藩攻克安慶后,即分兵三路,對太平天國實施戰略圍攻;先遣左宗棠圖浙,繼遣曾國荃攻天京;隨后復派李鴻章赴滬,圖克蘇、常。
在曾國藩的戰略決策體系里,戰略重點是天京會戰,蘇南、浙江是牽制戰場,意在牽制李秀成兄弟的后方力量,減少圍攻天京的阻力。
但李鴻章、左宗棠在外國侵略者支持下,懷著開辟自已地盤的私欲,乘天京會戰吸引了李秀成兄弟主力之機,積極主動地發起攻勢,使蘇浙戰場的戰局發生重大轉折,漸由次要的牽制戰場上升為兩個主要戰場,嚴重加速了太平天國的覆亡。
淮軍正是在曾國藩總體戰略進攻中,以偏師出現在蘇南戰場的。
蘇州保衛戰,從1863年1月17日常熟守將叛降投敵開始,至12月4日蘇州城陷落,歷時十個月零十七天。
按其不同時期的不同作戰目標,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中外反動聯軍攻陷了松江府所轄諸縣后,制定了「先剪其枝葉,后圖根本」的戰略計劃,試圖對蘇州外圍諸縣先行蠶食,而后從三面進逼蘇州城。
太平軍針鋒相對,不斷反攻,層層阻擊,竭力予敵以阻滯和殺傷。
戰役首先從常熟打響。1863年1月17日,常熟守將錢桂仁突然叛降,使蘇州北部裂開一大缺口。
李秀成在蘇州聞變,即派會王蔡元隆往守太倉,并防守將錢壽仁叛降,同時阻扼從上海來援之敵。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