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一張出生證上寫著「此人勢不可擋」,也沒有哪張上面寫著「此人懶惰」「此人悲觀」或者「此人普通」。我們成為哪種人不是靠宣布或者基因,而是選擇。
在公司的花名冊上,通常有四類團隊成員:朽木者、敷衍者、守成者和破局者。他們的行為超出了技能、知識、才能和經驗的范疇,主要由自己的思維模式驅動。思維模式也決定了一個人的技能、知識、才能和經驗被激活的程度與持久性,從而高度影響他所能達到的成功層級。
朽木者本質上是失業者,只不過還在公司的工資表里而已。讓你痛苦的不是已經解雇的朽木者,而是留下的這類人。
朽木者給組織帶來負價值。在這個績效水平上持續的時間越長,對自己的自尊、未來、團隊士氣和結果的損傷越大。
這類人細分還有兩種類型——
一種難以完成基本工作。他們可能是不錯的人,但總需要別人替他分擔工作量、收拾爛攤子,或者跟在他們后面瘋狂替他們擦屁股,以控制他們造成的績效損失。
這類人沒有承擔任何有意義的工作,也沒有取得任何有意義的成就,反而影響士氣、動力、品牌、績效、公司誠信度和個人信譽。
值得注意的是破壞型績優者也屬于朽木者。他們可能業績不錯,甚至可能是最優績效者,但卻破壞了企業價值觀,自私、搞分裂,制造一系列出人意料的事故,從而削弱企業文化。
能力差的領導者容忍破壞型績優者是因為他們能創造價值,但是在創造價值過程中,他們會表現出無情、自私、背叛的品質。這類人對企業的信譽和品牌的破壞是不可估量的。
敷衍者是勉強及格的人。他做得剛好過關,剛夠拿那份工資,剛夠不被解雇。他們不引人注目,只做最基本的工作,最后一分鐘進辦公室,最早離開,湊合應付崗位要求,只有上級在的時候才努力表現。
通常來講,他們只做要求做的事,多一點兒都不做。他們只想維持現狀,湊合應付崗位要求。他們從來不主動,也不提出新想法或提供解決方案。如果同事遇到困難,別指望敷衍者去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或者擔起重任。
敷衍者具備一定的技能、 知識、才能和經驗,但是從不淋漓盡致地發揮。因為他們從不主動努力工作,并且也沒想過刻苦努力,他們只是把自己錨定在敷衍者的層面。
敷衍者的七種特征:
·在得過且過的狀態下,特別善于發現問題而不是提供解決方案;
·破局者通過提升他人的程度來衡量自己的影響,而敷衍者則墨守成規,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能幫助和提升團隊成員;
·敷衍者不會主動也不會冒險,取而代之的是擰巴、對抗、保護、防御、挖坑、維護舊則、老一套和感情用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