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三結義」,立志定要共同干一番大事業,許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兄弟情義。不過演義畢竟是小說,其可信度需大打折扣,但在正史中,關羽和張飛的確是三國時期劉備集團中的最得力的兩員大將,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三人情誼毋庸置疑,后世也直接用「劉關張」比喻肝膽相照的結義兄弟。
劉備從賣草鞋的貧苦小兒一路走到蜀漢開國皇帝,關羽和張飛功不可沒,二人在蜀漢的地位不相上下,但是他們的命運在蜀漢滅亡后卻截然不同,張飛一家安然無恙,關羽一家卻遭滿門屠戮,這是怎麼回事?
一、無力回天,蜀漢滅亡
蜀炎興元年(公元263年),魏將鐘會、鄧艾大舉伐蜀,后鄧艾兵至成都,蜀主劉禪出降。
劉諶,劉禪第五子,曾極力苦諫劉禪戰斗反對投降,奈何劉禪不為所動,悲痛之下,劉諶哭倒于昭烈廟,于劉禪投降之日殺死妻兒后自盡身亡。親兒子死諫也沒能改變劉禪的決定,亦沒有多大的悲傷,派太仆蔣顯下令讓姜維投降鐘會。至此,劉備打下的蜀漢政權在兒子手里滅亡。後來劉禪被封為安樂公遷居洛陽,一日司馬昭宴請劉禪,席間讓人表演了蜀地歌舞,在場的蜀國人想到如今國破家亡,寄人籬下,再看蜀地歌舞難免觸景生情,只有劉禪嬉笑如常,便問他「頗思蜀否?」劉禪答「此間樂,不思蜀也。
」司馬昭聽此都不禁感嘆「人之無情,乃至于此,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令全,況姜維邪!」這也是成語「樂不思蜀」的由來。
據載,魏滅蜀得蜀28萬戶,94萬人,將士10.2萬,官吏4萬,還有諸多金銀錢財、糧食等,魏的勢力范圍擴大到上江上游,與下游的東吳形成對峙。司馬昭也在伐蜀勝利中積累了政治資本,為往后篡奪魏帝之位奠定了基礎。
二、張飛一家安然無恙
曹魏發家是以曹操為首的曹氏、夏侯氏聯盟的軍事集團開始的,夏侯氏在曹操創業時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說張飛就說張飛,咋還扯上曹魏的集團構成了?這是因為張飛的妻子就是夏侯氏,當初蜀漢投降,張飛一家得以保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著這層牽連。
當初曹操手下大將夏侯淵戰死定軍山,夏侯氏正是夏侯淵侄女,張飛應夏侯氏的請求安葬了夏侯淵。221年,劉備稱帝,張飛為車騎將軍,同年張飛被部將范強、張達殺害,其子張紹繼承爵位。223年,劉備病逝,劉禪繼位,張飛的兩個女兒先后做了蜀漢的皇后(敬哀皇后、張皇后),夏侯氏也成了蜀漢最尊貴的女人,其實這關系還挺微妙和別扭的,畢竟蜀魏作為兩個長期敵對的國家,勁敵的宗親竟成了己方最顯赫的女人。
爾后司馬懿父子強占曹魏權勢,剪除忠曹大臣,夏侯淵之子夏侯霸失利逃亡蜀漢,論起關系,夏侯霸還是夏侯氏的堂兄,劉禪詢訊趕緊把夏侯霸這位「國舅」帶回成都好生招待著,并且為了緩和夏侯淵死于定軍山的血仇,劉禪反復聲明夏侯淵非劉備所殺,極力淡化夏侯霸對殺父之仇的執著,還指著自己的兒子對夏侯霸說他也是夏侯家的孩子,一通操作下來讓夏侯霸很是感動,其實真要算起來,他和蜀的血緣比魏還要親上不少,于是為蜀漢效力成了蜀漢將領。
263年,蜀漢滅亡,張紹等人隨劉禪等蜀漢公卿一同前往洛陽,曹魏冊封張紹為列侯。
三、關羽家族遭到屠戮
關羽的后輩作為功臣勛舊的子孫,備受寵待,關羽有兩子,分別是長子關平,次子關興,名關索的第三子實為演義虛構,關平與關羽一同被斬于臨沮,關興「深得諸葛亮器重,弱冠后擔任侍中、中監軍「,可惜「數年后死去」。至于關羽的女兒因于史無載,我們也就無從知曉了。關興有關統和關彝兩個兒子,據《三國志·關羽傳》載,關興死后,「子統嗣,尚公主,官至虎賁中郎將。卒無子,以興庶子彝續封」。當時娶了公主的人僅三位,除關統外,還有諸葛瞻與向恭,可見后主劉禪對他們的倚重。
其實看下來也能看得出關羽后繼乏人,到孫子關統和關彝一代時,關統沒有孩子,封位只能讓庶出的弟弟繼承。按常理來說,關家應該會更加重視子嗣傳承,又為何會招來殺身之禍呢?這個問題最直接的答案就是關羽得罪了人,同樣是殺父之仇,關羽這邊就沒能得到有效的化解。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在樊城圍攻曹仁,水淹七軍之時曾擒獲敵方將領龐德,龐德被押解回關羽大營立而不跪,關羽勸降龐德遭凜然拒絕,于是斬殺龐德。
263年,龐會隨司馬昭、鐘會、鄧艾等人進攻蜀漢,剛進成都礙于軍令無法立刻展開報復,后在兵亂中屠滅關氏為父報仇。據《三國志·關羽傳》裴松之注引《蜀記》,《蜀記》中也記載了「龐德子會,隨鐘、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
關羽的后代里,關平被殺時無子。關興一脈嫡子關統無后,庶子關彝續封遭龐會屠戮,可知關羽無直系后裔者,那些說是關羽直系的,可能是想攀附一個有聲威的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