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訓》是明末清初的理學家朱伯廬所著。全文雖只有幾百字,卻深刻闡明了治家、讀書、修身之道,可謂字字珠璣。
01//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一個整潔的家庭,彰顯的是對待生活的態度。清晨早起,把家里收拾得干凈整齊,開啟嶄新的一天,自己也有一個好心情。
干凈是個人精神風貌的體現,也是良好生活習慣的反映。美總是和潔凈相關聯的,衣服不必華貴,得體就好;身處陋室,簡單有序就好。
「明窗凈幾,有坐臥之安。」用潔凈的空間,規范自己的精神,時刻提醒自己,以凈心去看待世間萬物,并無高低貴賤之分。
家庭的氛圍感是有磁場效應的,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心態和性格。
居住在窗明幾凈的舒適環境中,會讓人不自覺地生發昂揚之心,心情也是愉悅的;如果居室凌亂,易生煩躁之氣,影響生活質量。
干凈是一個家庭的福氣,也是日子越過越好的象征。
02//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古語有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日常生活中,常充滿著不確定性,要未雨綢繆,做什麼事有一個規劃和安排,才是萬全之策。
提前做好準備,即使有突發狀況,也不至于措手不及。比如在領域里深耕、學一項技能,即使遇到人生轉折點,也能從容不迫,張弛有度。
因為有了充足的準備,才更有底氣去應對未知的變化。從已知中去發現未知,盡量往長遠處看,不拘泥于眼前的得失,才能走得長遠。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事先安排好目標和規劃,做到有備無患,生活會越來越順遂。
03// 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家中的器具質樸而干凈,即使不是名貴重器,也能勝過金玉之物。
有人說,傳統文化中當以自然質樸之美為最高境界,因為它含蓄、內斂,有種引人深思的力量。「見素抱樸」也是中國人推崇的理念。
質樸之物,彰顯的是個人品位,生活的哲學。
當一個人生活素樸,不羨慕華服美室,只專注于過好自己的生活時,其思想也達到了一定境界,這樣的人,更注重腳踏實地,不會好高騖遠,心性浮華。
在飲食上本著簡約、合理搭配的原則,即使是粗茶淡飯,也能勝過佳肴。世間美味并非只局限于肴饌珍饈,常流連于肥甘厚味反而不利于健康,有葷有素才是人間至味。
只有兩相結合、粗中有細,才能讓生命更健康長久。越是天然的,越是珍貴的,人們在領略天然的美味之余,更懂得養生之道、愛惜生命。
南宋詞人陸游,對素食有異乎尋常的偏愛,曾有詩贊曰「晨烹山蔬美,午漱石泉潔。」他認為,不貪食厚味,更能修養身心;把清淡的素蔬當作佳品,更能養人自娛。
質樸之美,美在天然;飲食之美,美在真味。
04//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俗話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看到有些人在某些方面勝于你,比如容貌、才華、能力等,不可生嫉妒之心。因為這是他人的長處,從中你可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去彌補,或者發揮自己的優勢,在其他方面做到更好。
以他人為鏡觀照自己,從而去提升,才是應有的態度。
逢人有欣喜之事,如果由此產生嫉妒之意,難免滋生心里的不平衡。妒忌是庸人自擾,自尋煩惱。
別人得償所愿時,送上祝福,不僅娛人悅己,也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應有之義。
古人云:「人有旦夕禍福。」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不幸,如果你是旁觀者,看到別人的遭遇,是否有憐憫之心呢?假如這個人是你的對手,或者是傷害過你的人,看他有災難了,你會幸災樂禍嗎?
南朝宋時期歷史學家范曄有言:「愿人之相美,不樂人之相傷。」
放下私心,長養德善之心,才能破除心中的狹隘。「一切福田,不離分寸」,發善心、行善愿,自然會有好的回報。
《朱子家訓》,內修德行,外塑良善,給人很深的警示。
我們應秉承朱子傳遞的精神,從事上學習、心上修煉,在為人處事方面不斷修正、完善,走好腳下的路,與更好的自己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