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是北宋早期的詞壇領袖,同時也是蘇軾在長短句創作上的「引路人」。
張先和蘇軾二人的年齡相差了四十六歲,名為忘年之交,實則是有師徒之情。這一點,在蘇軾後來給張先的詩作與祭文中,均有體現。
不過,面對自己的這位「恩師」,蘇軾的態度卻一點也不莊重,反而還拿張先85歲娶妻的事情開玩笑。最后還一度被誤傳,蘇軾寫了「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名句來嘲諷張先。

蘇軾的確有寫詩調侃張先,不過他寫的卻是另外一首詩,名叫《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
在這一首詩中,蘇軾大量引用典故,一邊取笑「不正經」的張先老牛吃嫩草,一邊又表達了自己對他的感激之情。讀來頗有些耐人尋味,讓人不禁想,這究竟是一對怎樣的奇葩「師徒」。
《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北宋·蘇軾
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鬢眉蒼。
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
柱下相君猶有齒,江南刺史已無腸。
平生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詩歌翻譯:
南鄰的這位老先生,常常笑自己是一個狂生。你們莫要欺負這個眉毛、鬢發都蒼白的——「九尺」的老人。
作為詩人的他,如今已經老去。可是他一生的風流韻事,會和《鶯鶯傳》一樣萬古流芳。將來在他的身后,也會有一名像關盼盼那樣的癡情女子,為他守節、為他奔忙。

他比漢代的丞相張蒼要好,因為他現在還有牙齒。八十老翁娶十八少女,大家應該「司空見慣」了吧。
這個老人家,什麼地方都好。可惜我懂他,他卻不懂我。他就像那個漢代的安昌侯,只肯和我談一些正經無趣的經書,卻把別的徒弟引進了「后堂」。
這首詩當中的典故非常的多,第一句詩里就化用了杜甫《南鄰》中的「錦里先生烏角巾」,以及《狂夫》中的「自笑狂夫老更狂,借此來說明張先是一個杜甫那樣德高望重的隱居長者。
第二句,說」莫欺九尺眉鬢蒼。一般人欺負老年人是很正常的事,因為老人體衰氣弱。但是蘇軾在這里強調張先的身高有「九尺」。可見,他長得比較高大。
活到85歲,還能有「九尺」的身高,說明張先的身體并沒有萎縮的,體格是很健壯的。這樣的張先,誰敢欺負他,于是就造成了一種幽默的效果。
第四句,講了兩個典故。一個就是大家熟知的張生和崔鶯鶯的傳奇故事,而另外一個就是關盼盼守節「燕子樓」的傳奇。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