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官場,最怕看不透人心,尤其對于初出茅廬的小白來說,往往因為看不透官場,掌握不了規則,看不透人心而吃虧,自古以來,官場如戰場,雖然沒有硝煙,但是卻更加險惡,可以說是殺人不見血,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中庸之道,所謂的中庸實際上就是規矩,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希望不逾規不越矩,而且能夠恰到好處的掌握分寸。
實際上我們的中庸之道就是教我們如何去掌握做事情的分寸,而在做事的過程中就離不開跟人的合作,在弱肉強食的職場中,如果你不夠聰明,很可能就會誤入別人的圈套,那麼初入職場的小白如何才能避開陷阱,跟對領導選對人呢?曾國藩教給你觀人四法,只要你能夠掌握這四條識人看人的原則,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會給自己提供很大的幫助。
第一條:講信用
做人第一條就要講信用,這是為人之本,如果一個人沒有信用,那麼必然不會有一番大的作為,但凡是能夠在歷史上占得一席之位的人,大都是守信之人,不論為官、為商還是為民,為人處世都離不開信用二字,古有商鞅徙木立信,後來才有商鞅之法在秦國遍地開花,正因為信用二字才換得令行禁止四個字,才換得了秦國的強盛,改變了貧弱的國運。真正守信的人不輕易許諾,一旦許諾必定要實現,因此在官場或職場中要想觀察一個人,首先要看這個人是否能夠遵守諾言,一個連自己諾言都不遵守的人必定是一個非常自私的人。
第二條:無官氣
越是心胸寬廣者越沒有官氣,人在職場或官場中,難免會沾染一些官氣,走路必邁四方步,說話一定要上綱上線,這種人有了官氣但是卻丟了人氣,常常會讓人感到非常厭煩,人在官場克服官氣十分必要,但是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卻非常少,曾國藩青年時期,一帆風順,由于過早的踏入仕途,難免會有些傲氣,結果處處碰壁,慘遭排擠,後來曾國藩閉門思過,力戒官氣和傲氣,最終以平和的面孔來對待自己的下屬和上司,從此之后曾國藩在官場上混的風生水起,十年連跳七級,這和曾國藩的官場修養是分不開的。
第三條:有條理
不論做人還是做事,有條理再加上有毅力就一定能夠成大事,做人說話有條理的人一般極少出紕漏,這是成大事者的一個基本素質,唯有減少紕漏,才能夠為成功奠基,殊不知,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就是因為一個小細節而功虧一簣,歷史也正是由于細節的成敗而改變的,所以做事有條理十分重要,如果一個人能夠分清先干什麼后干什麼,永遠把自己的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條,那麼此人有朝一日一定會有一番大作為。
第四條:少大話
曾國藩有這樣一句話:實者不說大話,不好虛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是說,做實事的人不喜歡說大話,不喜歡高談闊論。真正做事的人是沒有時間去談論自己的目標和理想的,因為他走過的每一步都在時刻為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而努力奮進,只有那些天天消磨時間的人才會在別人面前夸口自己的理想,但是總在一遍遍重復,卻就是不去主動追求,這種人無需與他交往,因為他除了口頭上的理想之外再別無所長。
對于我們而言,講信用、無官氣、有條理、少大話,這既是我們日常交友中的觀人之法,也是修行自身的做人之道。
參考文獻:《曾國藩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