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1858年夏,太平天國面臨十分危急的局面。湘軍正在籌劃大舉侵犯皖北,江南大營與江北大營已經圍困天京。李秀成出京解圍受挫,陳玉成、韋俊在黃麻潰敗,其他各部太平軍皆被清軍牽制,難以抽調機動兵力。
天京是洪秀全必須保衛的戰略重點,皖北則是首都的戰略后方,為陳玉成、李秀成所重視。李秀成困守全椒,與陳玉成磋商,亟欲匡救時局。
他們決定在1858年7月下旬在樅陽鎮召開一次安徽各重鎮佐將會議,研討和整合戰略指揮,制訂統一的戰略決策,扭轉退卻的危局。
從後來參與軍事行動的將領可知,李世賢、韋俊、吳如孝、黃文金、龔得樹、黃和錦、朱鳳魁、張朝爵、陳得才、賴文鴻、劉官芳、古隆賢等皆與會。
陳玉成、李秀成主持會議。大家「各誓一心,訂約會戰」,統一了會戰決心。
會議決策集中兵力,「擬撲廬州」。
首先在皖北取得突破。之后,「自廬由滁,往攻江浦、浦口、來安,以通南京門戶。」
會上議定組建東西兩大兵團:
東路為李秀成兵團,是牽制力量,任務是切斷江北大營進援廬州,并牽制廬州東線清軍;西路為陳玉成兵團,韋俊、李世賢等諸將率軍參加,構成進攻廬州主力。沿途各州縣佐將全力支應人力物力,務求決戰決勝。
洪秀全滿意地批準了會議決策,并敕封了五軍主將:
蒙得恩為中軍主將、正掌率;陳玉成為前軍主將、又正掌率,前敵總指揮;李秀成為后軍主將、副掌率、陳玉成之副;李世賢為左軍主將;韋俊為右軍主將。
領導中樞終于重建,天國軍政「稍可自立」。其他將領也同時各有升擢,將帥大受鼓舞,軍心頗振。
陳玉成、韋俊首先動作,由潛山率部馳赴舒城,建立前進基地。
李世賢、朱鳳魁早經集結將士,兵團矛頭直指廬州。
值得注意的是,李昭壽早在6月即與勝保通款乞降,尚未公開叛變,遂向清軍提供了樅陽決策的情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