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秋節的前一個月就會發現在街上有很多賣月餅的,近幾年隨著商家的不斷宣傳,這種現象也屢見不鮮,那麼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呢?有幾個說法分享給大家。
吃月餅其實就是個儀式感, 而且吃月餅這個習俗已經流傳了幾千年。
中秋節吃月餅是因為具有心理學含義,秋天,草木凋零,一片枯黃,讓人不禁便會產生一種離情別緒,會有憂愁之心。
憂愁的「愁」字,就是上面這個秋天在上,心在下,在秋天時會滋生憂郁的情緒,而且會在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達到頂峰。
到了秋天的晚上,當月亮離地球特別近的時候,根據潮汐效應,我們的身體也會隨之變化,尤其是我們的血液根據潮汐效應會做出波動式的反應。所以說在這時候夫妻之間容易吵架,容易滋生矛盾。
而到了秋天這個時節,窗外是花好月圓,那在這個時候我們情緒容易波動的時候,大家可以圍繞在一起,談一談感情,吃著月餅,賞著美景,來應對我們體內的潮汐反應。
所以說通過吃月餅這樣的儀式可以對我們的心理進行安慰,撫慰我們秋天的悲傷之情。
根據民間傳說,后羿和嫦娥這對夫妻在貶入民間的時候,西王母送來了一顆「長生不老藥」給后羿,嫦娥為保護丹藥不落入惡人之手,誤食后升天。
從此之后,嫦娥和后羿這對夫妻便天地相隔,后羿非常的想念嫦娥,在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嫦娥最喜歡的水果、糕點。
嫦娥在天上也很思念后羿,于是讓后羿做出像月亮一樣圓的的糕點,在月圓的時候,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連續呼喚嫦娥的名字,便可以讓她回家了。
第二天后羿按照嫦娥所說的方法,擺上了月餅,呼喚出了嫦娥,兩人便因此團聚了。
這一天恰好就是農歷八月十五,而老百姓都知道嫦娥奔月成仙了,于是便在這一天賞月吃月餅,向嫦娥祈求平安,團團圓圓,從此就有了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
元朝末期,統治殘暴,中原人民生活在水熱之中,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這時傳遞消息很困難。
軍師劉伯溫想出了一個妙計,在中秋節前,在每一個月餅夾一個紙條,寫著「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派人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各地紛紛響應,于是掀起了反抗元朝的起義[高·潮],很快便攻下了元朝的大都。
從此之后,月餅的工藝越來越精細,種類越來越繁多,吃月餅的習俗家喻戶曉,也用來紀念群眾反對統治者的殘暴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