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催人老。走到晚年,學會管住自己的嘴,把握說話的分寸感,會活得更有福氣。
人與人之間相處,很多事情輕易承諾,容易讓人產生期待。尤其是對待子女,更是如此。
人老了,和子女相處是一門智慧。
穆尼爾說:「人生真正的幸福和歡樂,浸透在親密無間的家庭關系中。」
在晚年,若是子女眾多,作為父母要學會在他們中間維持平衡,讓子女團結。不要因為誤會、嫉妒、爭搶而怨恨彼此,讓親情變得疏遠。
有智慧的人,老了后,為了家庭團結,不會和子女說這三句「好話」。
人生路上,不管有多少財富,不要隨口向子女承諾,財富是屬于誰的。
因為,子女之間,很容易因為父母的財產分配不均,而引發內斗。同時,也容易讓子女,產生不勞而獲的習慣。
《都挺好》中的蘇大強夫婦,偏愛兩個兒子,讓女兒蘇明玉受盡了委屈。
可是,在父母的溺愛之下,蘇明城成了一個「啃老族」。他經常靠哄母親開心,在她那里獲得了很多錢財上的幫助。
母親的行為,常常讓蘇明城覺得,只要他撒嬌,就能一輩子依靠父母。
看似蘇明城很幸福,可是母親離世,他沒有了靠山。
生活的壓力,讓他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如何生活。之后,盲目投資,賠上了所有家當,成為兄妹幾個之間,過得最不好的一個。
面對子女,父母對待子女不要「重男輕女」,偏幫一人,而是應該一視同仁。
不要把積蓄貼補給誰,而是應該鼓勵子女們努力工作,才是真正地對孩子們的人生負責。
而且,子女們發揮特長,獨立自強,各自努力,將來在人生路上,才能互幫互助。
在晚年,去子女家生活,不要過分夸獎誰家招待得好,因為容易引發攀比而產生不滿。
莎士比亞說:「不要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凡事必須三思而行。」
子女,都想成為父母眼中最好的那一個,都很在乎來自父母的評價,無論,子女的年齡多大,都是如此。
如果,父母只說其中一個子女是最好的,那麼其他子女心中會很失落,很有可能產生忌恨之心。
不被重視的子女,容易自暴自棄,覺得自己不管如何做,都得不到父母的認可。還不如與兄弟姐妹和父母疏遠一些,不再期望親情能帶來溫暖。
又或者,會因為嫉妒,不愿意與受父母重視的兄弟姐妹好好相處。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