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時期。從秦始皇建立秦朝開始到清王朝的消失,不論在中國古代的哪一個階段,等級制度都非常的嚴格,皇權至上,等級森嚴,層次分明。上到當官,下到平民,都是分為三六九等,不同等級。就連所穿的衣服,平時佩戴的飾品,也能體現出等級的差異。
并且在皇室之中,由于等級制度的森嚴,產生了最重要的傳宗接代的問題。而且在清朝這種傳宗接代的問題越來越明顯,甚至清朝的最后幾位皇帝連可以接任的兒子都沒有。甚至清朝的格格大多數也和其他國家聯姻,并且沒有自己的子嗣,這又是為什麼呢?
等級制度是統治階級根據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血緣關系、財產關系和政治地位,將居民劃分為不同的社會群體,以維持其統治地位的制度。生產資料所有權是等級制度的基礎,等級制度是階級關系的表現形式。
等級制度以政治、法律、宗教、職業甚至婚姻關系來確定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層次之間的界限是嚴格的。
等級認同一般是代代相傳的。等級制度使社會結構金字塔化。
而在清代封建等級森嚴這個特點也變得更加的突出,人們的婚姻和其他社會活動一樣,直接受到封建等級制度的制約。因此,有一條規定就說到「婚姻擇,嚴良賤、先門第」。這句話的通俗意思是在擇偶的方面要嚴加審查,而且在眾多的審查標準之中家庭地位是要優先考慮的第一個因素。
所以清代的格格,基本上沒有自由戀愛的權力,是因為她們因為這種封建的門當戶對的觀念,是根本不可能與在皇室地位之下的家庭結婚的。
因為有了嚴格的等級制度,生下來就在皇室之中的格格就必須要學習非常多的皇室禮儀和文化知識。并且就連自己的婚姻都沒有辦法由自己來決定,必須照顧到國家的利益,不能丟了皇家的顏面。
因此清朝格格的婚姻基本上都是和其他國家和親。作為一國的公主,必須用自己的一生的幸福來換取國家的安定。
而且在清朝被派出和親的格格大多年紀非常小,使得她們在異國他鄉更加無依無靠,甚至丈夫也不把這樣的妻子當做回事,面臨的處境則會變得更加的艱難。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