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日本四大經營之神之一的稻盛和夫,曾將自己的人生經驗濃縮為一個等式:
人生·事業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這個等式中,「熱情」和「能力」都很好理解,但他認為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因為這個變量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負的。一個人如果方向錯了,價值觀錯了,再多努力反而適得其反。做企業,亦是如此。
什麼才是領導者最重要的資質?今天的文章與你分享稻盛和夫經營企業50餘年的體會,直擊本質,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來源| 管理的常識
作者| 稻盛和夫
01
什麼是領導者最重要的資質?
中國明朝的呂新吾在其著作《[呻·吟]語》中曾論及領導者所需的資質,他把領導者的資質分為三種: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
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
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
我們往往起用那些擁有才能—具有戰略思維,身懷一技之長,巧言善辯的所謂「聰明才辯」者為領導人。
然而,按照呂新吾的說法,這種聰明善辯的才能只不過是第三等資質。
這樣的能力對于擔任一介官吏或許是必要且充分的資質,但若談到領導整個集團,僅有這種聰明才智是不夠的。
就像前面所說的,
然而,僅有勇氣還不足以成為真正的領導者。
正像呂新吾所說的「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具備膽量和勇氣,對于領導者而言,不過是第二等資質。
領導者的資質中最重要的,是正如呂新吾所說「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
領導者不能膚淺浮誇,而是要具備深思熟慮、值得眾人信賴的厚重性格。一言以蔽之,領導者必須是人格高尚的人。
換言之,呂新吾的意思是領導者應當能力、勇氣和人格三者兼具,但如果要按輕重排序,排第一位的是「人格」,第二位的是「勇氣」,第三位才是「能力」。
02
身為經營者最重要的基準是什麼?
我認為,在具備如上資質的基礎上,為了更好地領導集團,
同時,目標願景必須建立在使命的基礎上。這就是說,公司或部門必須明確「使命」。
如果只是為了提升業績,那麼只需要設定目標就夠了;
如果企業的目標是組織的永續發展,就必須要求領導者絞盡腦汁思考「達成目標的目的是什麼」,「達成目標對公司、社會、國家,進而對人類到底具有何種意義?」
領導者必須不斷刨根問底,思考這一根本問題,從而明確制定出讓人人共鳴、具備大義名分的「使命」。
而且,
在創業之初,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身為經營者,應該以什麼基準進行判斷」。
剛創業時,京瓷的一切都必須由我發號施令,「這個工作這樣改進,向客戶這樣講述,這個工作接下來這麼推進」。
因此,雖然是一家僅有28名成員的小公司,卻時刻有一堆事務等著我做判斷。
我們是一家剛成立的小企業,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會消失,只要我一個判斷失誤,企業便可能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
假如我有企業經營的經驗,就可以基于過往的經驗做出判斷,「過去也是這樣,所以這麼做就可以了。過去那麼做失敗了,所以不可以重蹈覆轍」。
然而,當時我只不過是一個27歲的年輕人,而且不具備任何經營企業的知識和經驗,因此根本沒有判斷的基準。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