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末,清朝走向衰落,壓力影響著每一個人。
老北京街上的茶館全然倒了,只有一家還熱鬧非凡。
它,就是老舍筆下王利發掌柜經營的「裕泰大茶館」。
茶館里來來往往的人們,形色各異,他們用自己的經歷訴說著品茶的不同滋味。
有人自甘沉淪,如頭道茶,渾濁茫然;
有人努力相爭,如二道茶,苦但清透;
有人勤于助人,如三道茶,甘甜精醇。
正所謂茶有千重味,人有萬般劫。
我們的人生如《茶館》里的一碗茶,歷盡生活的洗禮后,在苦中輾轉浮沉,命運的結局,終將取決于自己沖泡的法門。
沉淪
戊戌年初秋,康梁維新運動不成,清朝面臨著很難的時局。
在這樣的年歲里,裕泰大茶館依然每天接待各式各樣的客人。
玩鳥逗鸚的人們,遛累了就到這里歇腳喝茶;說媒拉纖的人們,也時常相約來這里商議事情。
在茶館里,可以聽到最荒的新聞,也能圍觀到爭吵,這里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每日出入茶館的人群中,有個叫唐鐵嘴的人。他不過三十來歲,正值壯年,卻一副無所事事的樣子。
他時常趿拉著鞋,穿著一件許久不換的長衫,耳上吊兒郎當夾著幾個紙片,整日在北京城里閑晃。
唐鐵嘴瞧著世風西下,自己卻不找個正經活計,還染上了大Y,整天用著給人相面的幌子,來茶館里吃喝。
王掌柜曾好心勸他戒了,可是唐鐵嘴非但沒有聽進去,轉而又迷上了洋的,繼續沉淪在吞云吐霧里無法自拔。
面對生活,唐鐵嘴代表的這類人選擇了順勢倒在地,不愿奮起。
任由冷冽的風,刮入自己薄如蟬翼的外衣。
這些在苦的洪流中自甘沉淪的人,往往無法把握自己的人生。越是不愿努力,后面的路,越是會耗力。
楊絳先生曾說「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做人實在苦。」
生活最真實的狀態就是遇事不斷,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誰比誰更容易。
選擇下沉,終其一生身陷泥淖;
選擇相爭,生活會因正念散發出熠熠之光,跨過自證圓滿。
當你選擇將低垂抬起,會發現山的那邊風光無限。
智者自渡
1898年,清政府社會氣氛很不好。
自父親離去后,王利發于困中接管了裕泰大茶館。而在這樣年月想要活下去,就得自己多多想法子。
于是王利發練就了一身左右逢源的高情商,他對待顧客永遠笑臉相迎,讓來茶館的每個人都感到賓至如歸。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