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困職場中,復做自由人。有一位老師,在退休的時候,說:「大家想我了,就去老年大學找我。雖然我六十歲了,但我是那里最年輕的仔。」剛剛退休時,很多人豪情萬丈,認為自己真的「老當益壯」。不僅追求詩和遠方,還能夠給身邊的人,當導師。當我們退休十年了,年紀到了七十歲左右,再回頭看走過的路,就會發現,以下三個真相。和之前的狀況,大不一樣。
01第一個真相:再去原單位,你就像一個無根的「游子」。賀知章在職場混了幾十年,很多時間在京城混。他年邁時,主動要求回老家養老。回鄉路上,賀知章想,一定會有很多父老鄉親歡迎自己,也有熱情的雞鴨鵝在助興,吹著故鄉的山風,可以聞到甜甜的味道。到村口一看,一切都是陌生的樣子。有孩子笑:「哪里來了一個老爺爺?」狗也把他當成陌生人,警惕地叫著,阻止他進村。「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樣的詩句,同樣可以形容你去原單位的狀態。我的一個熟人,因為退休金上調的問題,需要原單位蓋一個公章。
他走到門口,門衛就攔住了。需要他出示身份證,進行登記。還要他說出來,到底找誰辦事。他說了七八個老同事的名字,門衛回復一句:「不認得。」好說歹說,到了單位辦公室。負責蓋章的小伙子,熱情地倒了一杯水,接著搖搖頭:「我不認得你,不能隨便蓋章。去找一個認得你的人吧。」
找了半天,單位里都是「陌生人」。不得已,他只能說:「看看我的檔案,就知道了。檔案上有我的照片。」小伙子說:「單位經過幾次合并,檔案已經移交了......」你把單位當家庭,單位把你當「外人」。你和親戚朋友交談的時候,常常提到單位的名字,以單位為驕傲,可是你老了,卻變成了單位里的「游客」。非必要,不去原單位,否則你會失望的。正所謂,相見不如懷念。
02第二個真相:再見老同事,你就像在和「陌生人」打交道。為了便于聯系,我們有了微信,還有了電話本。可是,退休之后,你有幾次主動聯系老同事呢?也許,老同事家有紅白喜事,會想到你。比方說,兒子結婚,孫子考大學,老人過生日。
也有一些人,舍不得和老同事分離,會常常組織聚會。也有一些老同事,一起去釣魚、旅游,好不熱鬧。「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你想盡辦法留住過去的情分,到頭來還是要弄丟。幾年前,我在一家外貿公司上班。公司里的員工,多半來自外地。有湖南人、河南人、廣東人等。總有一些員工,退休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公司附近的房子賣了,然后回老家去住;或者隨兒女去漂泊。再次和老同事見面,只能是「遙遙無期」。最可悲的是,有的人,退休之后,就患病了,再也見不到了;也有一些老人,記憶退化,根本就記不住以前的情分了。
我的五舅舅,在七十二歲的時候,接到老同事的電話,說是要請他去喝滿月酒。舅舅張口問:「你是誰啊?我聽聲音,還真的搞不清。」雖然舅舅說了真話,但是對方肯定會尷尬。連名字都想不起了,還談什麼交情,還有必要禮尚往來嗎?
從退休第一天開始,我們的圈子就在縮小。不管你多喜歡湊熱鬧,也無法把過去的人,都放在身邊。聰明的人,主動和老同事斷聯。在職場的時候,大家勾心斗角,夠累了;退休了,就別談什麼「朋友情」了。
03第三個真相:和兒孫相處,你的職場觀念「格格不入」。
看過這樣一段話:「70后的人,因為父母不舒服了,去請假;80后的人,因為孩子不舒服了,要請假;90后的人,因為自己不舒服了,要請假;00后的人,因為看老闆不舒服,放了長假。」
可見一斑,三年一代溝,十年三代溝。你真的要收起「老一套」。很多老人,習慣了說:「想當年,我在單位上,如何......」可是老人并沒有搞懂,生于不同年代的人,對職場的觀念是不同的,在職場的機遇也不同。
處事的態度,就千差萬別了。不要總是去指導晚輩的工作,而是要給他們點贊,并且常常向他們請教。把兒孫當成老師,老人才會進步,并且得到兒孫的尊重。想要家庭幸福,每一代人都要找到定位,分工協作。老年人應該力所能及地幫忙做飯,接送孫子,或者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主持一次飯局。如果兒女不要你幫忙,就安心做自己。
04作為退休的人,七八十歲的時候,應該淡忘職場,做最普通的老人。人生起起落落,在高處的時候,要謙卑,避免摔得狠;在低處的時候,要樂觀,慢慢往上走;在走平路的時候,要舒坦,別自討苦吃。年紀大了,在家是德高望重的人,因此要虛心學習;在單位來說,是低處的人,因此要心性樂觀;在社會來說,和誰都平起平坐。把握了內心的平衡,退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幸福,心眼順了,一切都順了。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老者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