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聲勢浩大的戰役,《史記》未見,《吳子兵法》中卻載述詳盡。

(吳起)
公元前389年,剛剛繼位不久的秦惠公,親率50萬大軍,跨過洛水,兵鋒直指陰晉城。這是秦國在戰國初期最大的兵力調動,國內能夠打仗的青壯男子幾乎全數上陣。秦惠公雄心勃勃,意欲徹底奪回被魏國占領的將近十年的河西之地!
一場大戰即將展開!
黃河出河套,一路向東,在內蒙古的托克托縣突然折而向南,切山劈谷,奔騰呼嘯數百里,在風陵渡才扭轉龐大的身軀,奔向東方。
戰國,這南北數百里的黃河兩岸,東是魏國,西是秦國。從黃河西到秦國首都東面的洛水,二水切割出一片大平原。這里土地肥沃,物阜天豐,被稱為河西地區,它是連接中原與三秦的必經之地。春秋時期這里屬于晉國。而到了戰國時的三家分晉,這里成了秦魏死爭之地。秦國要想逐鹿中原,就必須首先控制河西。魏國要想遏制秦國的野心,擴張自己的版圖,同樣要占據河西。
雙方碰撞,戰事不斷。
一個人的到來,徹底改變了現狀。
他叫吳起,一個被魯國掃地出門的落魄將軍。

(吳起像)
戰國初期,魏文侯以李悝為丞相,率先實施改革,政治上廢止世襲貴族特權,選賢任能,賞罰嚴明。經濟上,實行盡地力、平糴法。魏國生產發展,國家富強。有了爭天下的雄厚資本。
吳起的到來,如神兵天降。李悝一句「」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過也」,使魏文侯大膽決定任命吳起為大將,進攻河西。
吳起出色的軍事才能在河西戰場展現得淋漓盡致,魏兵在他的指揮下如神靈附身。公元前409年至前408年,也即秦簡公時期,短短兩年,吳起用兵如神,先后橫奪臨晉(今陜西省大荔縣東南)、洛陰(今陜西大荔縣西南)、元里(今陜西澄城縣南)、郃陽(今陜西省合陽縣東南)等五城,長驅直入至鄭(今陜西華縣),打得秦軍退守洛水,筑重泉城,沿河防守。《史記》:「塹洛,城重泉」,記載的就是這段歷史。
魏國占據整個河西地區,吳起擔任河西郡太守。
魏國占有河西,秦國視為心腹大患。
秦簡公多次進攻,均以失敗告終。簡公臨終,還向兒子秦惠公連呼:「西河,西河,西河!
被封鎖的秦國念念不忘恢復河西之地。秦惠公經過數年的準備,于公元前401年開始連續反擊,公元前393年與魏戰于汪(今陜西澄城境),公元前390年再戰于武城(今陜西華縣東),均告失敗。公元前389年,惱羞成怒的秦惠公決定破釜沉舟,調集50萬大軍,直接包圍河西的重要城邑陰晉(陜西華陰東)。
陰晉的得名,是因為春秋時期此地屬晉,筑城之地在華山北面,故有此命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