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社會,我們誰都不是一座孤島;
在生活的海洋上漂浮,掙扎,奮斗,不少人總會遇到驚濤駭浪,都有手頭緊的時候;
在拮據期,有人就會想著向別人借錢,來渡過自己的危機;
如果能及時還錢,互相還能保持彼此的情誼,自然是好事;
然而,大家都知道,借錢容易還錢難;
如果我們把自己代入向外借錢的一方,就會有一定的顧慮;
可是,面對別人的請求,我們要如何應對才好呢?
其實,怎樣回復,考驗著一個人的情商;
既能不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也能不破壞人際關系的辦法,是以下兩種,聰明又給自己留了退路。
一般來說,關系要好的親朋好友,往往知根知底;
對方的人品、家庭和經濟實力,自己是比較清楚和明白的;
如果對方真的遇到了困難,向我們求助,我們不妨開誠布公地說;
例如,對方想向你借1萬元,而你自己的小家庭,需要不少的錢來支撐,本身就比較拮據;
那麼,你可以斟酌考慮下,借給對方一部分錢,例如3千元,還要說明,自己的余力目前只有這些,自己家庭負擔也重;
多余的錢,真的無能為力;
這樣一來不傷害彼此的情誼,二來也給了自己退路,三來也解決了對方的燃眉之急,為他盡了自己的一份力;
如果對方是個良善之輩,肯定會理解你的苦衷和真誠,不會因為你沒有第一時間滿足他的需求,而苛責你,怪罪你。
當然,如果你不小心看走了眼,把一筆小錢借給了一個不守信用的人,那麼這次小小的「懲罰」,就是對你敲響了警鐘;
提醒你,日后要注重對方的人品和道德水平,不要什麼人向你求助,你都要幫忙。
否則,你就是助長了對方的貪欲,給自己埋下苦惱和麻煩。
其實,之所以借小錢給別人,一來是不至于讓自己的生活陷入低谷和貧窮;
二來是在間接地告訴別人,自己其實不輕易向外借錢,但是只要借出去了,就代表自己重視這段情誼;
我們身邊,除了至親,親朋好友,還有不少‘弱關系’;
例如,曾經相熟的同學,在一起工作的同事,街坊鄰居等;
而人在危難來臨時,很難顧忌臉面,而是會盡可能地,向認識的人借錢;
借錢的人中,當然包含了,和我們關系一般的人;
這時,我們不借錢,好像臉面上抹不開;
如果借了,又面臨著比較高的成本損失風險;
情商高的人,往往不會左右為難,而是直接強調自己的難處,學會防患于未然;
因為關系一般的人,于我們而言,并不是多重要;
可以說是,「流水的其他人,鐵打的血汗錢」;
對方有可能,在向我們借到錢后,就遠走高飛,消失得無影無蹤,更不怕自己口碑不好;
所以,為了避免我們陷入「人財兩空」的境地,當他們開口求助時,笑而不答,或是說明自己手頭沒閑錢,就可以了,不必為此糾結;
其實,無論誰向我們借錢,記住一條,我們首先要保證的是自己的安穩,首先要周全的也是自己;
若有余力,再考慮幫助別人。如此,你才會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