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說起「三國」,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人物莫過于關羽,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是忠義的化身,他義薄云天,有膽有識,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刮骨療傷。
正因為這樣,他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更是被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崇為「武圣」,與「文圣」 孔子齊名。
談論的熱點中,關羽之死往往是大多數人對東吳批判的開始,在《三國演義》中,孫權伙同呂蒙,設計害死關羽,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盡管呂蒙也是三國名將之一,但是基于此,他的歷史形象往往是負面的。
在《青梅煮酒:三國群星閃耀時》這本書中,呂航老師用抽絲剝繭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關羽形象:
不再是「義薄云天」的美髯公,而是向曹操求美色;因嫉賢妒能馬超勇武,而向諸葛亮求出征;居功自傲,不屑與「老兵」黃忠同封為將軍;劫掠東吳糧倉,并對孫權惡語相向;對糜芳出言不遜,導致兵變,終于驕狂至極的關羽,身首異處,荊州盡失。
集前期的「忠義」與后期的「傲慢」為一體,這才是有血有肉的關羽形象。我們這個民族是有著英雄崇拜傳統的民族,正是這樣一種民族特質,造成我們往往最容易產生個人崇拜,掩飾缺點,把一個個英雄「神化」。但是,不可否認,英雄們也是人,正如美玉一樣,是人自然就會有瑕疵、缺點,站在人的角度獨立、客觀的看待英雄,才是每一個寫史人應有的「本分」。
這一點,呂航老師的歷史見識,讓我讀到別的史書讀不到的東西。這也許是《青梅煮酒:三國群星閃耀時》一書,得到眾多讀者好評,在豆瓣評分8.8分的主要原因。
頂著「名將」的光輝,對于一個武人來說,往往就意味著整個人的膨脹——自以為是、剛愎自用,這就是人性的缺點。然而熟讀《春秋》的關羽,難道不能從《春秋》中,
先縠的故事得到「剛愎自用」的一點點啟示?
《左傳·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縠,剛愎不仁,未肯用命。」
左傳·宣公十二年(前 597 年)春,一代雄主楚莊王親自討伐鄭國,迫使其臣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