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初,日本先驅女作家上野千鶴子與北大女生對談的視訊,登上了許多社交媒體熱搜榜。
這段圍繞女性婚育關系展開的討論,引發了無數網友的熱議:女性到底怎樣才能幸福?
上野千鶴子的一條回答亮了,她說:「(女性)最重要的是,要誠實對待自己,在每個方面捫心自問。問到最后肯定都能搞清楚,關鍵是不能糊弄自己。」
二十多年前,我國就有這樣一位活得通透的女子,她堅持自己的個性,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在面對世人冷眼和謾罵時,不曾妥協,在經歷人生迷茫和痛苦時,未曾退讓。她就是張愛玲。
如果你也正為人生中的種種問題感到焦慮不安,不妨翻開作者楊錦慧的成名作《張愛玲傳:因為懂得,所以慈悲》,讀讀張愛玲的故事,思考自己有關幸福的答案。
家庭支離破碎,
看懂人性,方能堅守自我
上野千鶴子曾形容父母是擾人的煩惱。無獨有偶,張愛玲也面臨著同樣的煩惱。
人們熱衷于談論張愛玲顯赫的出身以及富足的生活。卻往往忽視了貌合神離的家庭,給張愛玲的一生造成了難以磨滅的傷害。
張愛玲父母的婚姻,在外人看來是門當戶對,天作之合。殊不知,關起門來,背后卻是另一番慘淡的光景。
張愛玲的父親固執懦弱。他靠祖產生存,習慣了整日花天酒地,出入花街柳巷的日子。也習慣了在人們的恭維聲中尋找自尊的生活。
而張愛玲的母親受五四新風影響,宣揚男女平等,追隨思想新潮。因此她無法遵循張家三從四德的禮儀約束,也做不到對丈夫低眉順眼,任其擺布。
尤其是丈夫墮落的生活習慣,更是令她心生厭惡。面對日益絕望的日子,母親心底萌生出了逃走的想法。
在張愛玲四歲那年,母親不顧家人的反對,隨姑姑一同出國,一走就是四年。直到丈夫再三承諾自己定能浪子回頭,母親才選擇回國。
誰曾想,丈夫惡性難改,舊態復萌。張愛玲的母親心如槁木,這次她果斷與丈夫辦理了失婚。從此天各一方,兩不相欠。這一年,張愛玲才十歲。
幾年后,繼母進了門。張愛玲倔強的性格與繼母格格不入,繼母對她百般刁難,兩人矛盾逐漸升級。從此,這個家便陰沉下去,永久地失去了色彩與溫暖。
面對支離破碎的家,張愛玲雖然內心苦楚,但她并沒有妄自菲薄,自暴自棄。
而是強忍著心底的不甘,對許多事三緘其口。這不是冷漠,而是看透。
作者說:「一個家庭的繁華與蕭索,悲歡與離合,在她幼小的心靈上幻化成最初的人情世故,讓她變得格外敏感,格外謹慎,也格外成熟。」
她深知悲傷和眼淚也留不住父母分離的腳步。與其用情感和期待綁架他人,倒不如守住底線,成全自己。

現實千錘百煉,
懂得自立,方能活得自由
世人都希望女人可愛,而上野千鶴子卻說道:「可愛算什麼魅力?」可愛意味著不會威脅到對方地位的順從。
張愛玲也不要卑微討好般的可愛,她要靠自己活成貴族,為自己加冕。
張愛玲希望成年后,能像母親和姑姑她們一樣,思想獨立自由,恣意暢游世界。于是,她決定中學畢業后,就出國留學。
不承想,這個想法遭到了父親的強烈反對。父親認為,張愛玲的母親和姑姑正是因為出國,才變得放浪形骸,膽大妄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