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為數不少的老年人,原本不想跟兒女住在一起,可是其中不少老年人實在沒有辦法,不得不委屈求全。
一、當花錢的保姆
老年人跟兒女住在一起,連免費的保姆都算不上,充其量算是花錢的保姆,既需要照顧兒女的飲食起居,又需要照看兒女的孩子,沒有一分錢的工資不說,還需要貼補兒女,前前后后為兒女花的錢不可計數。
網友留言:兒女需要我幫忙帶孩子,不得不跟兒女住在一起,在此期間雖然我沒有花過大錢,但是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還真沒少花,現如今我的老伴一把年紀了還在努力掙錢,如若不然我遲早會坐吃山空。
點評:想要生活過得去,兒女就需要主動給幫忙的老人生活費,如若不然就有用蠶食手段啃老的嫌疑,況且在兒女成家以后,繼續在物質方面接連付出,過了升米恩的階段,就會累積成斗米仇。
二、生活方式有差異
身為老人就是一心一決為兒女好,可是兒女未必會理解,未必會領情,無論是飲食習慣,還是消費習慣,都有可能會發生沖突,跟兒女相處與其說是容忍,反倒不如說是煎熬,誰都改變不了誰的生活方式,發生的交集越多,隨之而來的沖突就有可能越多。
網友留言:我跟兒女說任何話,我為兒女辦任何事,出發點都是為兒女好,可是兒女卻認為我不可理喻,歷經長時間的磨合,生活方式非但沒有融洽,反倒是相處的時間越長,越會發現更多差異的生活方式,時至今日我不得不盡可能兼容,爭取實現最大限度的和而不同。
點評:生活方式只要沒有違背原則,沒有觸碰底線就沒有對與錯的分別,兩代人生活方式有差異即使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唯有面對代溝才有望逾越代溝。
三、觀念各異
老人有老人的生活哲學,兒女有兒女的生活智慧,老人跟老伴能夠實現觀念相差無幾,然而跟兒女朝夕相處,各異的觀念就會在不同的場合,發生不同的碰撞,觀念雖然無形,但是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相互沖撞。
網友留言:我現在跟兒女共同居住,能少說話就少說話,我寧愿跟老伴聊天,也不愿意跟兒女多說一句話,或許是我跟兒女的閱歷千差萬別,反正就是有時候跟兒女會產生話不投機半句多的感觸,尤其是深入探討某些話題,越是深入,越有可能會發生分歧。
點評:人和人之間,本來就存在細枝末節的差異,父母和兒女兩代人的觀念,當差異不僅較多,而且較大的時候,將會助長父母不想跟兒女住在一起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