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明明自己向領導請示工作很清晰,可領導沒有明確的指示,反而會說一些模棱兩可的話。
面對這種情況,追問吧,怕領導覺得自己既蠢又笨;不問吧,又不知道該如何入手。別以為領導故弄玄虛,也不是自己蠢笨,很有可能是領導有自己的安排。
《管子·牧民》中提到:「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事不密則成害。」
可見,保守秘密的重要性。上下級之間存在「信息差」,雖說不一定是什麼機密,卻是領導實現意圖的一種手段,說清楚了反而效果不佳。
掌握以下幾點,可以快速摸清領導意圖,做出合適的應對,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情越是重要,領導越不會立刻給出明確的指示,這是一個博弈的過程,需要下屬積極配合進行布局。
就像牌局,無論你手中有什麼王牌,也不能一股腦的扔出去,而是根據實際情況,按照該有的節奏出牌,贏面才會更大。
領導明確指示,就意味著沒有回旋的余地,下屬發揮的空間就少,可能性也會減少。
比如,領導明確指示這件事就這樣做,那件事不能這樣做。
你是否敢擅自做主?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做,領導不爽;如果按照領導的想法做,自己干的又十分別扭,給你空間讓你發揮,增加可能性,當事情明朗的時候,再做出明確的指示。
以前就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可以給客戶降價促成合作,可領導總是說:「客戶一定要拿下,但價格要再商量一下。」當時不理解,可事后才發現,客戶的哥哥是某官員,領導搭上了這條線,處理了公司另一件棘手的事情。
如果當時降價,或者放任不管,很可能達不到后期的效果,這種事情領導可以明說嗎?即便明說了,作為下屬的操作空間又有多少呢?所以,博弈的過程,底牌不能盡出,也是領導不能明說的原因之一。
領導不過是職位高點罷了,又不是萬能的,有時領導也無法判斷事情的走向,或者并不確定結果會向什麼方向發展,在保持觀望的時候,領導都不確定,如何給下屬明確的指示呢?
為了保持領導的形象、威信,讓下屬不失去信心,所以說話模棱兩可,雖說下屬此刻不知道該如何做,但領導其實也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又不能讓下屬閑著,所以,讓下屬自由發揮,只要不出框架內即可。
不否認確實有些領導能力不行,但誰又能保證即便領導能力強,就一定能處理好當下局面呢?職場里許多事情都是有連鎖反應的,看似是處理一件事,實則是處理若干件事之后達成的效果。
這不是簡單的1+1=2的問題,而是如何讓1+1>2的問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