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幾年的時候,手里沒存款,孩子年齡尚小,沒買房的我們,只能和公婆住在一起。剛開始生活還算和諧,沒有口角的矛盾產生。但後來卻因為雙方的生活習慣不同,漸漸的發生了改變。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那時候天氣冷,有點小感冒,一天換好幾次尿不濕。剛好遇上尿不濕漲價,換得勤自然用得多,孩子的奶奶心疼錢。并說孩子大了,不用也可以,帶孩子的大人注意一下,隔一段時間,就帶他去一趟洗手間。以前的我們,都不用尿不濕,都是拿舊衣物剪成布塊包著,孩子照樣帶大。
拗不過老人的我,只能同意她的做法,(主要是手里沒錢)但這樣的日子并不好過,每隔半個小時左右,就得去換洗一次,稍有不留意還會弄到身上,衣服褲子都得換。曬在院子里清洗好的,也沒那麼快干。本身孩子小事情多,加上一直不停的換洗,讓人身心疲憊。
就這樣堅持了兩三天,我實在受不了,就和先生提起,沒曾想卻換來的不理解。并還說到,聽老人的沒錯,她還不是,為了我們好,你想想一片就得一塊多錢,一次性的東西多浪費。你不掙錢,當然不知道我在外面有多辛苦。此刻我終于知道,沒錢生活得有多憋屈,也非常后悔在能掙錢的時候,肆意的揮霍,不懂得儲存一筆備用金。
生活開支占用了我們大部分消費,吃、喝玩、樂這些無一不需要金錢來維持。但每個月需要開支多少,將收入花在某些方面,這完全由自己決定。
由于剛參加工作,手里沒有存款,為了能省下一頓早餐錢,那天提前半個小時起床,到公司用餐。外面早點鋪簡單的吃一杯豆漿和包子,都需要三到五塊錢,而公司也有這些早點,吃多少都在工資里扣,而且還有補貼。
晚上下了班后,到我們居住的附近超市,當天的蔬菜水果在這個時候都會搞促銷活動,簡單的選一些合適的,清洗整理出來后,又是一頓經濟實惠可口的晚餐。
好像喜歡購物每個女人的天性,不管走到哪個地方,都是銷售女人的東西,比男人的東西要多。平時商場消費,女性也占了大多數。
小到精美的裝飾品,大到穿衣住行。走到大街上即便是不進店,在精美裝修的吸引下。都想進去看看,進店的次數多了,自然就產生了消費的念頭。
回頭看看自己梳妝柜的桌子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這些都是平時購物的戰績。雖然東西都不是很貴,平時也能用得著。但可有可無的物品,真的沒必要買,畢竟出門在外,買太的東西占地方礙事,寄回家郵費都比物品價格高,確實不可取。
作為一個普通的打工者,如果自己花的錢,超過了自己賺的錢。那生活將會陷入一片困局當中,嚴重的還會使自己陷入負債。
不是靠我們日積月累堆積起來,越早產生存錢意識,越有抵抗風險的能力。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