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職場如戰場,可見職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不僅要拼能力,還要拼「演技」,同時還有各種權謀,算計、陰謀、陽謀。
在復雜的職場爭斗中,有些人因為「站錯隊」而陷入泥潭,有些人卻獲得了不少的好處。可還有一類人,無論時間、人員如何變遷,自己都能占有一席之地。
關于「站隊」的優劣勢,哪怕沒有經歷過,至少也見過、聽過。「站錯隊」不用多說,最終以失敗而告終;「站對隊」雖然可以獲得好處,但誰能保證隨著時間和人員的變更不會出現「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情況呢?
為什麼會有這麼一類人,他們總是能經得起時間和人員變遷的考驗,而且還能夠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們大多數都做到了以下幾點:
職場就是名利場,大家無非爭名奪利,自身價值就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這個價值是以多種形式呈現,可以是關系、背景,也可以是專業技術,也可以是人脈關系,或者是個人的影響力……,這些都可以稱為價值。
關鍵在于這個價值,是否可以影響平衡,或者是帶來實際的意義。比如,黃忠本為劉表部下,后歸順劉備;馬超開始攻打劉備,后被諸葛亮用離間計,使得馬超最終歸順。
無論是黃忠,還是馬超,當時有影響平衡的能力,至少可以讓劉備一方多付出更多的代價。
當然還有一些人,可能不會影響最終結局,也沒有影響平衡的能力,但是有象征性意義。比如,原來公司中有位同事,屬于公司元老,公司許多領導,都曾經是他的徒弟。
「空降干部」想盡快打開局面,爭取了這位老,并不指望這位老能做出什麼重大的貢獻,卻給予了極大的優待,無論職位、收入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本來許多人都在觀望,但由于這位老的加持,很快許多人都向「空降干部」靠攏。
從古至今,自身「價值」分量足夠,才有被爭取的意義。當然,只有「價值」還遠遠不夠,只是前提而已。畢竟沒有誰是完全不可替代,只是相對而言成本較高。
有「價值」只是被爭取的先決條件,還要在做人做事中,有自己的「底線」。有敬畏之心,有不可碰觸的地帶。
人們常說:「先做人再做事。」可現實中,做人是由做事中體現。對于一些人而言,哪怕有價值,但做事失「度」,已經丟失本應該有的底線時,哪怕付出再大的成本,也沒有被爭取的資格。
比如,為了達到目的,做事不擇手段,失去了做人的「底線」,哪怕是禍及家人,傷及無辜都在所不惜。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