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是一個盛產名將的國度,名將多如牛毛,不可勝數。論綜合實力,最強悍的應該是吳起、戚繼光。為何如此說呢?吳起、戚繼光,他們不但是名將,還是軍事家、發明家、工程設計師。就算沒有精兵悍將,吳起、戚繼光也能訓練出一支勁旅,并找到戰勝強敵的策略,在同時代中處于頂級水準。
吳起就不多說,到哪里都可以打得贏,無論對手多強;吳起一旦離開,君王往往得打敗仗。就此而言,白起不如吳起。戚繼光也非常厲害,他不但善于帶兵,也善于練兵,并有許多發明創造,在剿滅倭寇戰斗中大放異彩。橫嶼之戰:「戚家軍」斬殺倭寇兩千余人,自己僅損失13人,獲得巨大勝利。
明朝建立后,處在戰國、南北朝時期的日本內亂嚴重,各地大名相互廝殺,而幕府將軍卻無法控制局面。大名之間相互混戰,武士階層也跟著遭殃,原先領主戰敗后,他們不愿意效忠新的大名,而是紛紛流落海外,到中國沿海騷擾,這些人就是倭寇。
朱元璋時期,明朝軍事防御重點在北方,無暇顧及東南沿海地區。
為了阻止倭寇騷擾,朱元璋讓大將湯和去浙江修筑防御工事,訓練衛所士兵,將倭寇阻擋在國門之外。嘉靖年間,衛所制度衰敗,軍隊戰斗力削弱,倭寇再一次興風作浪。
剿滅倭寇,衛所士兵自然不行,這點皇帝也知道。能夠擊敗倭寇,且擅長山地作戰明軍主要有兩支:廣西「狼兵」,以及云南「白桿兵」。但是,嘉靖皇帝不敢重用,因為紀律不行,士兵不聽約束,難以管教。
辦法總比困難多,總督朱紈被處死后,廣西「狼兵」、云南「白桿兵」也紛紛回回籍,沒有繼續在沿海廝殺。為戰勝倭寇,總督胡宗憲支持戚繼光編練新軍,組建「戚家軍」,充當剿滅倭寇的機動力量。從此,「戚家軍」成為主角,與倭寇交戰時不但從未戰敗,且戰損比例相當低。
「戚家軍」連連獲勝,主要是戚繼光太厲害了,他創造出「鴛鴦陣」,組建小型戰斗方隊,是克制倭寇的法寶。「鴛鴦陣」靠集團作戰,成員之間相互配合,倭寇無機可乘,只有戰死的份。台州九次戰斗,戚繼光連續獲得大捷,浙江倭寇基本被平定。
浙江安寧,倭寇向福建轉移,以寧德縣城東北部的橫嶼為基地,繼續騷擾東南沿海地區。1562年初,戚繼光率6000精兵進入福建,首戰橫嶼,先摧毀倭寇老巢,然后再肅清岸上倭寇。
戚繼光選擇橫嶼作為第一個攻擊目標,主要原因三點。首先,橫嶼是倭寇的大本營,他們在這里經營3年,根基牢固;奪取橫嶼,可以打擊倭寇士氣。其次,橫嶼易守難攻,明軍難以搞定,倭寇則經常從這里出發去劫掠沿海各地。最后,戚繼光想斷絕陸地倭寇退路,然后將其全部殲滅,打殘倭寇有生力量。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