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結親如結義,享之無疑,息之無間。」
親家之間,原本毫無瓜葛,只因兒女而結緣。
彼此既親近又疏遠,是一種特殊的親戚關系。
和親家相處,也是一門學問,要明白什麼話不能說,什麼事不能做。
如果不想結仇,千萬別告訴對方以下這4個家庭隱私,才是真正的高情商!
家庭收入
常言道:「親家交禮,不交財。」
兒女婚后,雙方家庭關系再緊密,也最好別牽扯太多利益。
更不要將自家真實的家庭收入和存款金額,毫無保留地說出來。
畢竟,人情冷暖,人心現實,你毫不設防,往往就會無情被傷。
你若有錢,對方可能想上門攀親占便宜,或是滿懷算計找你借錢求助。
借不借都是困擾,幫不幫都是煩惱,很容易傷了和氣,引發事端。
你若沒錢,對方可能會打心底瞧不起你,甚至連帶著看輕你的子女。
一時半會看不出什麼,但時間一長,必然會牽連兒女的婚姻,影響彼此的關系。
正所謂:「財不露白,富不露相。」
親家在一起閑聊時,要守好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嘴。
錢財多少別往外說,收入高低別對人講,保持分寸,保有距離。
如此,才能避免矛盾滋生,減少錢財糾紛,有益于兩家和平共處,有利于兒女小家幸福。
來源:視覺中國
人脈關系
中國有句老話:「人情大似債,頭頂鍋兒賣。」
社會上的人脈關系,必然是有來有往、等價交換的。
當你動用人脈找別人辦事,就等于是欠了一份人情債。
無論你身份顯赫還是普通,享受了人脈的便捷,就必然要付出代價。
要麼是現在花錢送禮,以示感謝;要麼是未來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所以,人脈關系一定要用在刀刃上,能不用,就不用。
更不用說將自己的人脈關系,出于有心或無意,盡數告訴自己的親家。
試問,當你的親家知道后,向你開口求助,走一走門路,幫還是不幫呢?
幫忙費錢費力,可能還吃力不討好;不幫傷人傷情,日后相處必有隔閡。
因此從一開始,就要謹言慎行,不吹噓不炫耀,低調做人,降低對方的期待值。
當親家真的遇到困難時,你的無能為力才不會招致怨恨,雪中送炭也能被感恩回報。
來源:視覺中國
自家丑事
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一家人相處,磕磕絆絆,難免會發生不愉快的事。
父母的不睦,子女的不孝,手足的不和.......
但家丑不可外揚,即便是親家。
如果你將自家的丑事對親家講,難免會讓他們心里有想法。
首先,對于你們家,他們會有新的考量,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否所托非人。
在結婚后,就需要處理來自家庭的各種問題,難免會影響婚姻的幸福度。
其次,他們會認為你是否在向他尋求幫助,即使你的目的只不過是單純傾訴。
嘴上不說,但心底肯定嘀咕,私下里嘲諷議論,給自己和兒女臉上抹灰蒙羞。
最后,你說再多,對方也不可能感同身受,反而會在人云亦云中,讓你家淪為笑柄。
誰家的鍋底都有灰,自己家的事,自己關上門解決。
寧愿爛在肚子里,也不要對親家提半句,自家才能和睦幸福,兩家才能相安無事。
來源:視覺中國
兒女承諾
俗話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哪怕孩子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
可身為父母,心中的牽掛和擔憂也不會減少半分。
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婚前婚后,都會做出一些私下的承諾。
比如買車買房錢不夠、生兒育女人太忙,就會盡己所能幫你出錢出力。
而這些承諾,都是父母對兒女的殷殷惦念,自己知道就好,千萬別對親家說。
因為當下的承諾真心實意,但情況一直在變,是否能夠踐諾,誰也說不準。
父母與兒女之間,可以相互理解,換位思考,真的做不到也不會怪罪。
可如果親家知道你對孩子的承諾,可能就會當成一種依仗,對你求全責備。
到時候真需要幫忙時,你又辦不到,他們不會體諒你的難處,只會認為你信口開河,輕則怨懟不休,重則反目成仇。
古語有云:「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親家之間切莫交淺言深,把什麼話都放在台面上說。
禮尚往來就好,其他的三緘其口,不給兒女留隱患,不給自己留話柄,才能婚姻美滿,關系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