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點上方綠標收聽主播誦讀美文
古人說:「心靜則神悅,神悅則福生。」心靜,是在世事喧囂中,能夠壓下心頭的躁動。是遇到小事不草率,面對大事不慌張的沉穩。也是熱鬧時,冷眼旁觀,保持清醒;獨處時,持心自守,安于寂寞。靜,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福氣,心有多靜,福有多深。
心靜是一種境界
宋代蘇洵講:「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猛虎逼與后而心不驚。」
強大的內心,都來自心如止水,只有靜水流深,才不會輕易激起波瀾。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起起落落,是是非非。
如果在得意時狂喜,不免會在失意時大悲。
只有心平氣和,才能在種種境遇里都從容面對。
曾有人請教六祖:風吹旌旗,是風在動,還是旗在動?
六祖大師回答他:不是風動,不是旗動,是你的心在動。
我們往往對外界的風吹草動過于在意,反而影響了自己的心境。
別人稱贊你,不可驕傲自滿,謙虛謹慎才能更上一層樓。
別人斥責你,不必自怨自艾,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
莊子說:「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心靜是一種境界,不動于心,不困與情,才能活得舒心。
別人對我的褒貶,是別人的看法,聽聽就好,不用太過在意。
心若靜時,自然能夠看透參透,體悟生活的真諦。
心靜是一種福氣
宋代無門慧開禪師作詩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莫將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光陰如水,余生不長,沒有閑事掛心,就是人生第一大福氣。
一個內心平靜的人,胸懷寬廣,不會因為蠅頭小利耿耿于懷。
一個心態良好的人,看得開,放得下,不會因為世事紛繁感到焦慮。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聰明人不會把時間浪費在閑事上。
與其和煩惱糾纏,不如另辟蹊徑,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東晉陶淵明,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
于是在山水林泉間,收獲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愜意。
把俗世看淡,用一顆平常心生活,自然快樂康寧。
人生活到最后,活的就是個心情。
心靜的人,內心充滿歡喜,心情好,自然身輕體健,福澤綿長。
佛教說:「心外無境,心空則境寂;慧從定得,心靜則明生。」
外界的環境因心境而改變,心靜的人懂得與人為善,福氣自然會來。
多一些平靜,就能少一些紛爭,幸福隨之增長,災禍隨之遠離。
心靜的人,福氣不用強求,自然而然就會有。
▽
諸葛亮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把心靜下來,待人和氣,遇事從容,日子自然會越來越幸福。
心靜,是無聲勝有聲的超然境界,在恬靜中有無限歡喜。
心有多靜,福有多深,愿你在往后余生里,心靜如水,悠然自在。
認同國學君的觀點,請您點個「在看」,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